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 吴清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与方向,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但并不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一定要另起炉灶、抛弃既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事实上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既有“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的建构,也有既有产业“从有到优”的颠覆和重构。因此,传统产业升级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一种表现,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益。这种升级的过程不仅涉及科技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等多个方面,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传统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科技。高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应当鼓励引导传统产业企业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品升级、工艺优化和结构优化。加大研发投入,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擎,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文章,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其向智能、绿色方向发展,不仅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立足不同细分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尤其要充分发挥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搭建开放平台,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成本。
讲求生产,优化产业生产效率。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去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例如:在生产流程中通过取消冗余操作和浪费、优化物资流动、调和流程关系等手段可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提高产业内员工的技能水平,也能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强化他们对生产流程和操作的熟悉程度,帮助他们了解使用新设备和工具的方法,从而提升产业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这也将有利于员工未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要推进绿色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提升在市场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遴选推广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绿色成效显著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还要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推动传统产业形成集群化、差异化的绿色低碳转型新格局。当然,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还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重视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问题。采取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努力实现质量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