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第07版:身 边

筛选读者精彩观点 打捞网友精辟之语

2021年09月02日

“小众”博物馆的“大众”化

  □天 歌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博物馆的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观众数量由每年2.2亿人次增长至2.9亿人次,“博物馆热”正持续升温。

  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大多数博物馆都采取了免门票入内的政策,参观者只要提前进行预约,然后凭借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就可以免费入内参观;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国民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精神文化层面有了更多也更高的追求。

  而在逐渐兴起的“博物馆热”中,一个现象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那就是原来一些偏小众、冷门、专业的博物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更是成功“破圈”,吸粉无数。

  所谓小众专门类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中的展品“专精一门”,它规模可能不大,展品也没有综合性博物馆那么多,但是却能够集中展示某个领域的展品,而且这一类的展品往往能够在时间上连接上下五千年,在空间上囊括国内国外。这对于那些对某一行业、专业有兴趣的参观者来说,无疑是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

  对于参观者来说,走进这种小众而专业的专门博物馆,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可以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可以学习到在其他地方学习不到的专业知识。所以小众专门博物馆相比于综合性的博物馆,它不仅仅具备参观、浏览的功能,而且还具备可供参观者深入学习某一门知识的功能,这也是小众专门博物馆能够吸引很多人关注,热度上升的重要原因。

  小众专门类博物馆,确实具有很多博物馆无法比拟的专业性,其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专业人才的集聚。这些学界大咖、专业翘楚,不仅在馆内频频露脸,还会走出博物馆,走进校园、走近媒体、走近网友,通过打通自身的传播“经络”,助推观众的探馆热潮,也把各类原来比较冷门的专业知识传播到了大众层面,从而起到了广泛推广的作用。

  

  

  请敬畏“生命线”

  □何勇海

  日前,一段“两女孩趴斑马线”拍照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在两名女孩拍照的斑马线上车来车往。据当地交警调查后得知,两名女孩年龄为12-13周岁,看到短视频平台上网红博主在马路上拍摄的照片十分好看,就想要模仿。

  在网传视频中能看到,在两名女孩拍照时,30多秒内就有两辆机动车拐弯驶入道路,每辆车经过时都要鸣笛提醒,但两名女孩并不为所动,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难怪有网友直言,二人为了拍照,“简直是不要命”。

  斑马线也并非绝对的安全之地。近年来,各地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事故屡见不鲜,有因车辆未及时避让发生事故的,也有因行人闯红灯发生事故的。比如今年8月5日,浙江湖州一路人经过斑马线时,就遭到一辆飞速驶过的跑车撞飞,经抢救无效死亡。因此,规避斑马线上的风险,既需要机动车自律守法,还需行人遵守红绿灯规则,敬畏斑马线这一“生命线”。

  而在斑马线上拍照,无疑是无视这条生命的“安全线”、城市的“文明线”。正如一网友所说,机动车过斑马线应当礼让行人,但行人却不该将礼让当成“福利”和“特权”。

  在斑马线上拍照还涉嫌违法,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行人不得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行人实施其他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交警部门可处以警告或罚款。据报道,经过交警批评教育,上述两名女孩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非常危险,并表示以后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而那些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发布“压马路街拍”“斑马线拍照”照片、视频及教程的人,更应受到必要制约。这些危险照片、视频及教程公开传播,容易被一些受众(尤其是分辨力还不强、好奇心却很强的未成年人)模仿,成为教唆受众铤而走险、危害公共安全的工具,必须整治,要让那些制作传播这类内容的网红博主尊重、敬畏安全和生命,恪守与践行法律和互联网传播规则。对此,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也必须履行好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账号监管,对不良乃至违法违规的东西坚决说“不”,对已上传的这类内容依法下架。

  

  

  让文明成最美“风景”

  □王恩奎

  近年来,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大喊大叫、向野生动物扔废物、在景区文物上刻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破坏环境、随处吸烟等不文明行为给美丽的景色涂上了不文明的色彩。

  而在近日,笔者看到了一篇报道,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在某市的景点、公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游客数量有所下降,但园内秩序井然,大家在游玩时都能遵守秩序、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等;游玩结束,游客会将垃圾带走或扔到垃圾桶里……“文明旅游”成为景区、公园里的一道美丽风景。

  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出游不仅显示个人素质,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今一些游客只满足自我需要,而忽视了公共需要;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只顾考虑个人感受,而忽视了公共效应以及对景点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旅游是生活的态度,亦是一种文明符号。不文明行为,不但污染了美丽的景区,也给旅游的欢乐气氛带来了一分不文明不和谐。

  愿更多的文明旅游成最美“风景”,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让我们携手提升出游文明素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体现时代文明的实践者,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倡导者,争当文明旅游的使者,传播文明旅游的正能量,远离不文明现象,共创文明出游良好氛围。

2021-09-02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56132.html 1 筛选读者精彩观点 打捞网友精辟之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