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第07版:身 边

退伍老兵李兰祥寻访、记录700余位老兵“面孔”——

致敬 , 英雄 !

2021年09月02日

  ↑李兰祥不会使用电脑,200余万字的史料都是他一笔一画写下来的。

  ←他用完的笔芯已经有好几盒。

  ←李兰祥(左)将自己自费印刷的老兵资料册赠送给“黄继光英雄连”。

  ←每周,李兰祥都会写下行程表和进度,提醒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兰祥获得了很多荣誉,在他心里“纪念在党50年”的纪念章是最珍贵的。

  从2007年至今,搜寻、走访赞皇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们,记录下他们的英雄故事,这成为老兵李兰祥生活的重要内容。14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赞皇县212个行政村,还远赴全国13个省份实地采访,目前已将700余位老兵的故事结集成册,形成了200余万字的历史资料。

  通讯员、机枪手、地下工作者、军医……李兰祥抢救了一段段鲜活、珍贵的英雄记忆,掀开老兵们尘封的峥嵘岁月,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连接着历史、沉淀着记忆、流淌着感动。

  今年5月,他被评为“中国好人” 。

  □本报记者 李莉雅

  通讯员 于 帅 王佳轩 文/图

  一个心愿

  一直坚持

  忙,这是李兰祥老人这些年来的生活常态。不是在寻访老兵的路上,就是趴在书桌上整理资料,家人们都心疼地说:“岁数不小了,悠着点儿。”可他却说:“不行呀,不做这些心里不舒坦。”

  李兰祥是赞皇县人,他非常喜欢文学和写作。他是一名退伍老兵,196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98年退休后,他更是把写作当成了“主业”。开始寻访老兵,虽出于偶然,却并不意外。

  “2007年,偶然一次和赞皇老兵们闲聊,听完他们的英雄事迹心潮澎湃,我内心深受感触,于是就萌生了用笔墨记录历史、用文字留住记忆的想法,希望家乡英雄儿女的故事能永远流传。”李兰祥说,他很快就付诸行动,开始搜集整理赞皇籍老兵资料。

  走访过几位老兵后,李兰祥发现每位老兵都有感人的故事。每位老兵的故事都不应该被忘却,所以他决定放宽眼光,为全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在世老兵都留下记录,不能让英雄湮没在红尘深处。

  “真做起来,才明白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他说,开始时,他从赞皇县民政部门那里获得了一些老兵的名单与资料,但资料上只有对老兵的简要介绍。

  于是,他想到了“老兵串老兵”的笨法子找寻,就是找到一个村子,问到一名老兵,再通过老兵打听别的老兵。后来,他又通过“熟人找线索”的法子找寻,结果越打听线索越多,越寻找老兵越多,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填补赞皇籍老兵英雄故事空白的决心。“他们是赞皇的骄傲,我们必须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历史资料。”

  到民政部门查询、“老兵串老兵”、“熟人找线索”,这是他的寻访方式;一个书包、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这是李兰祥的装备;骑自行车、坐公交车、搭拖拉机、步行,这是他的出行方式……这些年来,他就是这样,找寻到了几百位老兵。

  “这些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记录下来,警醒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李兰祥说,搜寻、走访老兵的事儿他会坚持做下去,因为这是在抢救珍贵的历史记忆。

  一段记忆

  一种荣光

  从参军到转业,从工作到退休,李兰祥出色完成了每一项“任务”,但是寻访老兵的“任务”却让他历尽艰辛。

  当时李兰祥已是古稀之年,所以每一次的寻访“任务”都让他有些吃不消。近的地方,他就骑上自行车去,远的只能搭乘公交车了,最远的需要换乘好几趟公交车。有些村子不通公交,他就搭乘拖拉机、牛车,甚至是步行。想找到一位老兵也非常不易,有时候费尽周折打听到一位老兵的住处,赶过去的时候人却搬走了或者去世了,有的找到了,家属不愿意接受采访,还有的长途跋涉过去,却发现不是要找的人……

  为了确保搜集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对每一位老兵的事迹,他都要采访多个人。有时候遇到年纪大一点的老兵,一时记不太清楚,还要来回跑很多次,才能获得完整的资料。

  “寻访过程很艰难但甘之若饴,因为我抢救了很多珍贵的资料。”李兰祥说,每一位老兵的记忆,都是一份荣光,更是一部带着历史体温的英雄史。

  寻访老兵的很多场景,李兰祥现在仍历历在目。“有一年大年初一,我听说南京有一位赞皇籍的老兵,当天就和老伴儿坐飞机赶了过去,结果发现他去世了。后来听说黄继光英雄连在武汉,我就打车赶到了武汉,几经周折才找到连队。听说我是从该连队前身诞生地赞皇来的,连队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还带着我们参观了连队呢。”李兰祥说,他还从部队找到了8位赞皇籍老兵的名字,其中两位就生活在赞皇县敬老院。

  一次,他去黄路岩自然庄寻访一位老兵,公交车只到桃坡村,他下车后沿着只有十几厘米宽的陡峭山路,爬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到村里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在县城的孩子家住……

  李兰祥告诉记者,老兵们内心留有时代的烙印,他们虽年事已高,忘记了漫长岁月的很多事儿和人,但却忘不掉自己的部队番号和战友的名字。也正是因此,让他深感与这些老兵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对内心的一次洗礼。

  “每个老兵都是独特的,他们能历经战火的洗礼活下来,都是英雄。”他说,老兵们口述的内容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但是他们都是为和平战斗的亲历者、参与者,这些看似琐屑零散的经历,却能让历史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便是李兰祥平时工作的“书房”,陈列很简单:一把椅子、两个板凳,还有一张充当书桌的折叠餐桌。桌上放满了老人收集整理的关于赞皇县英雄的资料、手稿、打印稿等,还有好几盒用完墨水替换下来的笔芯。

  “我不会用电脑,就用手抄的方式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手稿也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的。”李兰祥说,现在已写完《美好的回忆》《山村的骄傲》《赞皇老兵风云录》《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赞皇篇》等8本资料册,约200多万字,用掉的笔芯就有上千支。

  一位老兵

  一份执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兰祥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不是在走访的路上,就是在整理资料,这是他的日常。为写一篇文章会反复修改十来遍,这是他的态度。

  因为老是坐着整理资料、写作,李兰祥的腰不太好。今年3月27日那天,他连续去了上麻村、齐家庄村等村子走访85岁以上的老人,向他们咨询老兵线索,下午回家后已经走不了路了。这一次的劳累,他只得停下了手头的所有工作。

  在休养的这几个月里,李兰祥每天都很心焦。“老兵们年龄大都在80岁以上,所以必须要抓紧,这是在与时间赛跑。我这时候‘负伤’,真不应该。”他难过地说。

  在他心里,世界上最残忍的就是时间。有时,他反复寻找艰难确认了老兵住址赶到当地,老兵却在前一天离世;有时,因为老兵的思维已经完全混乱,只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兵……当然,对于已经84岁的他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体力和精力都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时间更显得格外珍贵,他必须与时间赛跑,才能牵住英雄的手,才能记下英雄的故事。“我现在已经能走上几百米路了,每天能坚持坐一个小时来写作。下周我争取能工作,因为时间不等人哪!”李兰祥说。

  今年是抗战胜利7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就要到了,所以李兰祥的心更加急迫。在他心里,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在采访老兵时,他们有的拄着拐棍、有的躺在病床上、有的驼背了、有的眼花了,可只要提起当年战斗的情形,他们立刻就有了精气神,那一刻,他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驰骋沙场的时光。

  大多数老兵们挂在嘴边的是同一句话:“我们不值得尊敬,那些战死的人才值得尊敬。”李兰祥说,这些可敬的老兵,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和平事业,却从来不求回报,这种无私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这些年,究竟跑了多少路,李兰祥没有算过,反正他跑遍了赞皇县212个行政村和几十个自然村,还远赴全国13个省份实地采访;寻访过多少位赞皇籍老兵,他没有准确数字,反正面对面采访的老兵有700余位;留下了多少珍贵的资料他没有准确统计,反正他已经整理成册并印刷了8本资料册,形成了200余万字的历史资料,而今年,他又完成了《抗美援朝赞皇群英谱》《赞皇红色堡垒》两本资料册,并且开始起笔书写《赞皇巾帼英雄传》……

  2019年,李兰祥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又先后被评为“河北好人”和“中国好人”。

  “收集老兵故事的事情我肯定会坚持到底,也许终究会有结束的那天,我只希望那一天到来得晚一些。”李兰祥说。

  离开时,记者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幅画面:正午的阳光透过大树茂密的枝叶,洒落在小院里,李兰祥坐在院子里,整理着收集到的资料,他的目光,坚定、执着……

2021-09-02 退伍老兵李兰祥寻访、记录700余位老兵“面孔”——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56131.html 1 致敬 , 英雄 !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