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艺副刊

走,念书去!

2024年12月23日

  城市书房文化名家讲座,以城市书房为载体和阵地,推动全民阅读,延伸政府文化服务。

  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区的古栾水镇城市书房。

  2024年12月12日,石家庄城市书房挂牌开放整整一周年。

  从最初的15家发展到如今的25家,举办十大类文化名家讲座104场,城市书房为市民获取知识提供了新场所、新途径。

  □石雅彬 文/图

  

  石家庄方言称读书为“念书”,学习好有能力有思想的人常被称赞为“书念得好”。书在石家庄人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

  去哪里念书?那自然是藏书之所,可以是书斋、书屋、书舍,也可以是书房。

  书房,常常是一些住宅内的某个房间,专门用作阅读、自修或工作。古时书房是书香门第的标配,私密而重要;如今,有一种书房被冠以“城市”二字,人们可以推门而入,成为开放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一抹亮色。

  星罗棋布

  在城市的东西南北

  2023年12月12日,大者学社·安吉书院城市书房正式挂牌开业。

  走进这座城市书房,仿佛走进一座中西结合的现代艺术馆,整个大厅以浅金色、咖啡色和白色为基础色调,其中又有中国风的帷幔低垂、曲径通幽,几处以纱幔、书架、博古架形成的隔断设计,使整个大厅既保持了通透,又自然形成独立的功能区域。

  “读书,就是要有一个安静的角落。”书房工作人员安光宁说,“我们还设置了多处台阶、木凳、石墩等,既能做装饰,又能坐着读书,要保证功能性,也兼顾设计感。”

  “人活着还是应该有梦想的。”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满架读不完的书,和一群可以谈书论道的朋友。

  “书房里的书有我们自己购置的,也有一大部分由图书馆提供,我们这里和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大家想看书不用专门跑去图书馆,城市书房就是家门口的图书馆。”安光宁说。

  和大者学社·安吉书院一同开放的,还有14家城市书房,从石家庄市地图上看,这些城市书房宛如棋子,镶嵌在网络密布的棋盘上,组成一副“珍珑棋局”,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形成瑰丽的文化矩阵。

  在桥西区火车站片区的文旅会客厅,也有一家城市书房,名叫冀蕴仓南·文旅会客厅城市书房。书房门口有一个小门铃,有人进门它就会“喜悦”地播放“你好,欢迎光临”。书房里被隔出几个小小的隔间,每一间都被充分利用,架上摆满了书,桌上摆着石门情报站桌游的小道具,墙上挂着连环画《小兵张嘎》以及中山古国的文物介绍,从小处见巧思,处处在宣传石家庄地域文化。几只乖巧的猫咪蹲在窗前晒太阳。读书、玩桌游、撸猫,这里集合了诸多吸引青年读者的时尚元素。

  经历了刚开业时的门可罗雀,又眼看着书房一天天“热闹”起来,书房老板杨雯卉笑着说:“我们是一家经营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公司,总公司在北京,企业希望能把这里作为前台,展示河北的文化底蕴,与石家庄市的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也希望能通过这里打出企业品牌。”而她自己短期内的梦想是“把这里打造成石家庄的一张文化名片,让大家一出火车站,就能感受到石家庄的文化氛围”。

  推门而入

  邂逅一本好书

  一年来,城市书房从15家增加到25家,范围也从主城区延伸到鹿泉、正定、栾城、赵县等区县,渐渐地,培养出一批忠实粉丝,他们一有空闲就去书房看书。

  周晓丽母子,就把逛城市书房当成了周末休闲的固定节目。

  周晓丽自幼喜爱读书,成为母亲后,为了引导儿子爱上读书,她可是煞费苦心。

  前几年,她每周末都带儿子去省图、市图读书:“我想让他感受那里的读书氛围。但我家距离图书馆挺远的,有时风里雨里赶过去,里面早已座无虚席。”

  去年12月,看到新闻里说有15家城市书房揭牌开放,周晓丽有了新想法。城市书房,太适合亲子阅读了!她兴致勃勃地带着儿子踏上新的阅读之旅。每有闲暇,她就打开地图,搜索一家城市书房,跑去看书。每一家书房的藏书不尽相同,装潢也各具特色。走进去,总会在书架上邂逅一本心仪的好书,有种开盲盒的喜悦。“每间书屋都设计得别具巧思,不仅能读到不同的书,还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现在往往还没到周末,儿子就催我搜地图找下一站目标,我们俩每个周末都在文化旅行。”

  窗外一湖菡萏,满目繁花;窗内茶香氤氲,书香沁人——这是位于栾城区的古栾水镇城市书房。

  漫步庄严的石家庄解放纪念馆,这里也有一处城市书房,名叫解放书咖城市书房。

  “我们还去过龙泉湖畔的龙泉书院城市书房、园博园里的文创书苑城市书房……坐在窗边看书,一抬头就看到满目山河如画。”周晓丽讲起自己的城市书房之旅,很是兴奋,还会翻出手机里的照片:“你看这是德明古镇的德明古镇·朴充书店城市书房,外面是那么繁华的街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可是走进书房,一关门,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隔绝在外了,心也会安静下来。”

  还有些城市书房藏在社区里,没有开阔的厅堂,却有温馨的蕴藏,小小的一间,无论寒暑,总有爱读书的人藏身其中,品尝着书中滋味,编织着属于爱书人的甜梦。

  104场

  与名家围坐一堂

  12月5日,星期四,节气大雪。

  在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小学的阶梯教室,正在进行第100场城市书房文化名家讲座“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古诗词经典诵读”。“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台上,年轻的朗诵名家魏夕镰每一句提问,都会引来台下稚嫩的童音齐声作答。室外,风卷着落叶,制造出声势浩大的隆冬氛围,而室内,孩子们脱去外套,兴奋地沉浸在诗的世界里。迄今为止,城市书房已经深入石家庄的大中小学校开办了十几场名家讲座,吸引了一批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城市书房去读书。

  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城市书房,受益城市书房,让文化资源更好地直达基层、服务基层,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指导下,通过与学术专家团队充分沟通策划,对城市书房充分摸底调研,在市文旅局领导大力支持下,城市书房推出了城市书房名家讲座系列主题活动,分为历史文化类、阅读推广类、红色革命类、爱国主义教育类、城市文脉类、写作交流类、表演参与类、非遗传习类、艺术鉴赏类、养生保健类等十大类主题,以城市书房为载体和阵地,推动全民阅读,延伸政府文化服务。

  这里的讲座与人们常见的讲座不同。书房里一般地方不大,也不设置高大的讲台,讲课的人与听课的人往往围坐在一张桌前,不像讲课,更像是共同探讨问题。老师讲得通俗易懂,听众听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举手提问。

  别小看这小小的课堂,来讲的人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大咖”,文学名家、社会学者、著名医生、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每个人都有令人惊艳的专长、令人羡慕的本领。平时想近距离见上一面都难,如今可以围坐一堂,面对面沟通,多么难得的机会!也难怪有些听课发烧友,从城市东边追到西边,再从南边追到北边。

  有一次,周晓丽带着儿子刚踏入城市书房,就听到有讲课的声音,转过屏风,发现满满一屋子人,正在安静地听一位老师讲《西游记》。儿子最近刚好在读四大名著,母子俩赶紧找了个角落坐下来。

  “你们以为孙悟空是电视剧里六小龄童扮演的形象吗?其实原著中描写孙悟空‘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大概应该是这样的……”老师用两组图片让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原著与影视剧的不同,由此启发孩子们不要只看剧,而要精读原著。

  从那天起,周晓丽和儿子也成了讲座发烧友,她关注了市图书馆的公众号,每周都跟随着上面发布的讲座信息,带着儿子去赶场。“后来发现根本赶不过来,太丰富了,周末经常一天两三场,我们只能挑一部分听,真是难以取舍。”周晓丽略感遗憾。

  天岚作家工作室是文化名家讲座的协办单位之一,从今年2月23日,文化名家讲座活动正式启动,作家天岚就几乎没休过一个周末。“第一季连续办了一个多月,一共讲了33场,我跑遍了所有城市书房,讲座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大家都反映没听够。我们就趁热打铁,紧跟着策划第二季。”天岚说道,“7月21日,第二季正式开讲。本来想着到年底讲满100场,结果因为大家热情太高,从书房、到专家、到听众都特别踊跃,只好一直加场。一共办了104场,邀约来112位文化学者名家。”

  为什么要搞这么多讲座?

  “阅读需要引导,气氛需要烘托。它既是一种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有效途径,也为城市书房招揽读者,打出品牌。”天岚说。

  城市书房还用招揽读者吗?

  天岚说:“当然需要!城市书房是新生事物,挂牌刚满一年,知名度远没有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那么高,另外,一些城市书房受环境等因素影响,隐身在社区、楼盘、写字楼等地方,所以还需要多宣传。”

  请这么多名家来讲课,难吗?

  天岚想了想,说:“其实不太难,大家听说要到城市书房给普通市民讲课,都十分高兴。有一次,省人民医院的首席专家崔林华去睿和书屋城市书房讲课。那天,天气特别不好,她一进门就看到满屋子的老老少少坐得整整齐齐,特别感动。老百姓愿意听,名家们也都愿意讲。”

  最难的其实是协调名家行程以及匹配讲座内容与读者需求,要向名家老师和读者说清城市书房是什么事物,具有什么功能,打消双方顾虑,促成双向奔赴。“市文联原主席周喜俊老师,就被我们邀请在不同的书房讲了三场。剪纸名家周淑英老师,也讲了好几场,还在协调加场。”天岚说,“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协调场地和时间,不想让老师和听众的热情落空。”

  下个转角

  与书香撞个满怀

  城市书房是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导的项目之一,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统一标识设计、统一管理系统、统一服务规范,是石家庄文化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是石家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重要文化品牌。这些城市书房,深入城市肌理、遍布街角巷边,使市民走出家门不必远行,就能享受文化的滋养。一年来,讲座一场连着一场,更好地激发了群众的阅读热情,培养大众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助力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省会。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有文化的元素充盈精神世界。由于城市书房与群众的贴近性,我国不少城市相继探索过此类公共文化设施,有的叫城市书房,有的叫书咖、书馆、书吧等。有的提供咖啡、比萨等简餐,有的提供文旅服务,有的引入智能设施,有的建成网红打卡点……各地都在进行文化滋养基层的尝试,不管形式如何多样,其宗旨都是一致的:让人们来这里阅读,让城市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当你漫步街市,一转弯,便遇见一座城市书房,让忙碌、疲惫、纷扰暂时远离,给自己一段心灵沉静的时光——这怎能不算是一桩美事呢?

  “走,念书去!”如果有一天,在这座城市里,朋友相约会这样说,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对文化的渴求已经真正地深入每一个市民的内心深处?是不是可以说,这座城市已经充分重视文化的“润物无声”,已经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读书场所?是不是可以说,文化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情怀,成为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色?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日常”,在这座城市已经达成共识!

  “走,念书去!”一个美丽的约定,我们正在赴约的路上,疾步前行!

2024-12-23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189432.html 1 走,念书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