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锟
实践证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时代的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社会建设领域的有力制度保障和实践基石,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内容摆布上呈现的“五个注重”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为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的重点改革方向之一。这是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举措,也是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客观需要。社会治理放在国家安全的框架下谋划部署,这是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坚持守正不变的重要内容,这正是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生动体现。着眼未来,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抓安全和促发展相统筹,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出发,重点要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善于把社会治理效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发挥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作用,一方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突出“共性”属性,在党委领导下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社会治理格局;另一方面,加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尤其是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各领域、各环节,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治理优势,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发挥出更强大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统筹能力,进一步彰显“中国之治”的中国魅力,进一步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之一,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这些宝贵经验。关于社会治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项改革方向,从制度机制和体系建设两个维度给与了明确方向。要坚持一个基本工作方法,也是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大会提到的一个重要经验,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健全四项制度,包括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要健全六项体制机制,包括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健全社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要健全四项体系,包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要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包括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和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还要做好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等改革任务。需要强调的是,新时代社会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总之,就是要以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为主要内容开展制度建设,并在实践层面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方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