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邢建军
20世纪80年代,步入晚年的聂荣臻十分想念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战斗生活的日子。他在回忆录里深情地写道:“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留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一想起来,好像并不遥远。百团大战中,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聂荣臻战地救孤女,沙飞用影像定格下这段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跟随着这些“老照片”和那些珍贵的文字记录,回望那段历史,品味战火中的温情瞬间。
小学课本:
“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可以看到一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课文。让我们来读里面的句子:“聂将军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
每次读到这里,谁的眼泪不会夺眶而出。战事倥偬,聂荣臻唯一的女儿聂力生死未卜,而他却为了帮助两个日本小女孩寻找亲人费尽心思。
1940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我根据地推行的“囚笼政策”,“百团大战”打响,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向正太路井陉至娘子关段及井陉以北各据点发起猛攻。
“在战役开始的前几天,我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赶到了前线。我的指挥所设在井陉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叫洪河漕……”《聂荣臻回忆录》里面这样写道。
8月21日清晨,聂荣臻司令员屋内电话响起,是杨成武同志亲自打来的。电话中,聂荣臻得知,3团1营在攻克井陉煤矿战斗中,井陉煤矿火车站日方副站长加藤清利及其妻子在炮火中身亡,遗下两个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已经脱离了危险。
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继续战斗,于是请示聂荣臻司令员该如何处理,聂荣臻答复: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于是,两个日本孩子先由参战部队的4位干部战士和两位民兵护送到第4分区战地动员委员会,又派专人用箩筐挑着她们送到聂荣臻的前线指挥所。
聂荣臻在回忆录里,把这段经历称作“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他回忆说:“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
看着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聂荣臻满怀慈爱之情,他亲手削了雪花梨,喂给大一点的小姑娘吃,然后,又抱起那个正在熟睡的小一点的女孩,让警卫员赶紧抱到村里,寻找正在哺乳期的妇女,给孩子喂奶,还指示军区的医生为她治伤。
为了帮助两个日本小女孩寻找亲人,聂荣臻寄出了一封没有封口的亲笔信。
为什么不封口?聂荣臻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封信没有封口,是让每一名接手这封信的日本人都有机会看到。我们进行抗日战争,不只是打仗的问题。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旦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
两个小孩子在指挥所期间,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聂荣臻,常用小手拽着他的裤腿,他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聂荣臻还和她在指挥所外的土场上合了影,这一组照片,后来成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沙飞组照:
红色摄影经典“将军与幼女”的组照,首刊于1941年6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编印的《解放画报》,1942年7月,刊登在《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上。
《聂荣臻司令员同美穗子合影》《八路军战士给日本小女孩喂饭》《幼女吃梨》《聂荣臻司令员嘱托村民将幼女送往日军驻地》《聂荣臻致日军官兵的一封信》这些“将军与幼女”组照,由著名战地记者沙飞拍摄,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作为战地记者,沙飞随部队前往战斗激烈的井陉煤矿采访。当时,由于山洪暴发,水流湍急,沙飞跟随战士们前行。沙飞身上挎着照相机,拽着绳子渡过了洪水滔滔的滹沱河。
战斗中,沙飞冲锋在战场最前沿,近距离地拍下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与日军搏杀的场景,我军攻占井陉、彻底破坏煤矿设施,特别是“将军与幼女”的组照,成为一代红色摄影经典。沙飞,以一个优秀战地新闻摄影记者敏锐的洞察力,为这个意义重大的历史片段留下了珍贵见证。
1940年9月14日4版,《抗敌报》发表了署名晋察冀社通讯稿的文章《老乡,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真实记录了那段感人故事。
“将军与幼女”的组照,首刊于1941年6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编印的《解放画报》,1942年7月,刊登在《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上。
据沙飞的女儿王雁回忆,1947年1月,在阜平县城南庄村举行的晋察冀画报摄影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沙飞介绍摄影采访经验时说:“战士们把孩子直接送到了我们的军事首长聂司令员那里。在我们撤出井陉之前,聂司令员亲自写了一封信,嘱咐一位老乡把日本孩子妥善地交给敌人。我们的战士在与敌人作战时是多么英勇,对敌人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可是对敌人丢掉的一个小孩子却是宽大为怀的。这是一件大事,从这里可以具体地说明我们人民军队从战士到首长都明确俘虏政策,具有革命的仁慈。也说明了我们军队愈战愈强及具有最后胜利的充分信心。”
沙飞有些遗憾:“当时我虽然拍摄了一些生动的材料,检讨起来,还很不够,因为我没有把那位不知名的勇士的事迹——从在战场上发现幼儿,直到亲自送到部队首长那里,具体地生动地记录下来。这件事情,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遗憾,值得在今后处理同样情况时注意。”
1980年5月,这组照片重新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同年,在《解放军画报》第6期发表,1987年入选“抗战中的晋察冀摄影展览”,现陈列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
新闻报道:
“我遐想着有这么一天,突然得到你们的音讯和地址,好把这珍藏数十年的照片寄赠你们,把你们苦难童年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讲给你们和友好的日本人民听。”
姐妹俩被救后,在聂荣臻司令员关怀下,由部队派人辗转护送到达井陉县城,把她们和聂荣臻亲笔写的信安全交给日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聂荣臻在给日军的信中,义正词严地斥责了他们的罪行,要求他们保护和抚养被我军救出的日本孩子。
遗憾的是,其中小一点的女孩后来在石家庄的日军医院夭折。1940年10月,大一点的姑娘被其伯父平安带回日本。
这之后多少年,聂荣臻司令员一直牵挂着她们。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自从送走了两个孩子之后,这些年来,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烽烟四起,兵荒马乱,不知两个小姑娘当时是否安全回国了。”
1980年5月,《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姚远方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以及沙飞当年拍摄的“将军与幼女”一组照片,聂荣臻司令员救日本孤女的故事引发大众的关注,在中国和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文章中写道:“我遐想着有这么一天,突然得到你们的音讯和地址,好把这珍藏数十年的照片寄赠你们,把你们苦难童年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讲给你们和友好的日本人民听。”日本的《读卖新闻》很快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经过日本记者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那个大女孩,就是居住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的美穗子。
这一年,美穗子实现了与聂荣臻重逢的心愿。在人民大会堂,美穗子与救命恩人相见,望着眼前慈爱的老者,她流下感恩的泪水。
“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得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感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看到美穗子健康成长,成家立业,并且成为促进中日友好往来的使者,聂荣臻非常欣慰。
美穗子经常深情地说:“我当时才4岁,所以不太记得……当时孤苦伶仃,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才活过来,回到家乡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些跟聂帅、当地的八路军战士还有老百姓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在这里表示由衷的感谢。”
后来,美穗子多次来到中国,来到井陉县自己获救的地方。2005年,由井陉县与日本都城市友好人士捐资,百团大战纪念馆新馆落成。美穗子在纪念馆门前,亲手种下一棵从日本家乡带来的樱花树,寓意中日友好。纪念馆内,陈列着井陉、都城两县市友好往来的照片、礼物,美穗子亲手制作的吉祥物猫头鹰,日本孩子送给洪河漕小学生的布娃娃、手帕、玩具……
今日洪河漕
在石家庄井陉有个名叫洪河漕的小山村,1940年8月,聂荣臻司令员曾经在这里指挥过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也是在这里,他救助过一对日本孤女,成就了战争史上一段佳话。
如今,一条蜿蜒的“天路”连接起太行山深处的几十座村庄,当年因地处深山、交通闭塞、相对安全被选为百团大战前线指挥所的井陉县洪河漕村,如今从石家庄市区开车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今天的洪河漕村,宽敞的便民广场,依山而建的整齐村舍,美味的农家饭店,处处透着和平安谧的景象。
1993年,一座洪河漕百团大战纪念馆在洪河漕村落成并投入使用,后于2004年建设新馆,于2005年开馆。馆内陈列着有关百团大战的文物、图片和史料,纪念馆院中还特别树立起一座聂荣臻牵着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雕塑。雕塑根据沙飞当年的摄影作品而建。三十多年来,这里作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以及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接了许多人,到此瞻仰革命遗迹,追忆革命往事,承继革命传统,赓续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