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阳
“编彩粽、戴彩绳蕴含着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石家庄市群艺馆非遗美育课堂内座无虚席,市级非遗项目“长安区手工编织”代表性传承人李超超现场教授学员编织彩粽和五彩手链。学员们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选取纸片、彩线、流苏等材料创作自己的作品。
“跟着老师学艺,太值了!看老师编织得又快又好,自己操作起来可真不简单,还是得多练习。”喜欢传统文化的大学生高敏敏戴着自己编织的五彩手链,手里拎着精美的彩粽开心不已。她告诉记者,从网上看到市群艺馆有非遗课程,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听省级非遗项目“郭氏铁板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郭墨涵介绍铁板浮雕的錾刻工艺和制作过程,在“叮叮当当”中学习制作铁板浮雕摆台《鲤鱼跃龙门》;听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丽娟介绍盘扣的发展历史,在一盘一绕间学习制作精美的“梅花”盘扣胸针;听省级非遗项目“邢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邢兰芳,讲解刺绣针法及动作要领,在穿针引线中学习制作刺绣香包《岁岁平安》……
在石家庄市群艺馆“匠心拾遗”——非遗美育课堂上,学员不仅可以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还能亲手参与体验制作,对非遗有更深刻的认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学员们都成就感满满。他们表示,每一次上课都像是跟历史在对话。“非遗课堂带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感受源于生活、源于历史、源于传统的艺术魅力,实在是太棒了!”
市群艺馆非遗课堂系列活动互动性强、参与度高,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不知不觉地根植在更多人的心中。看到学员对非遗艺术的热爱,老师十分欣慰,纷纷表示,无论是六旬老者,还是幼龄儿童,抑或是青春洋溢的大学生和青年白领,都在用极大的热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活力。
市群艺馆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希望通过非遗美育课堂的体验活动,进一步挖掘非遗资源,加强非遗活化利用,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今后,市群艺馆将持续发挥职能,全力打造非遗美育平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