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六一”了,给孩子选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照亮他们纯净的世界,为幼小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本报记者 石雅彬
讲述中国故事
坚守现实主义
新时代的儿童文学并不会独立于现实之外,它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独特反映,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们,一直在致力于通过文学作品构架儿童与现实生活的通道,使其了解现实生活,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于潇湉的《冷湖上的拥抱》用充满画面感、意识流的方式刻绘了一代油田人的峥嵘岁月。这是一部将宏大题材与平凡人物交织在一起的作品,以沙漠与油田这样雄浑有力的环境背景给予故事更高远的讲述视角和广阔的讲述空间。油田与少女故事在沙尘中展开,许多被历史风沙埋藏的历史细节,得以在文艺作品中复活、永生。散发着个人体温与生命体验的大时代,就这样在女孩孟海云的回望,爷爷与当下现实交错纵横的记忆中展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物命运与精神风貌。作品既是对传统宏大叙事下的集体经验的一种补充,也是一次对以“爱”和“希望”为核心的童年精神的彰显。
描绘边疆哨所驻军生活的《金珠玛米小扎西》根据真实经历创作,故事不仅生动刻画了藏族牧童小扎西的成长轨迹,讲述了少年小扎西从被哨兵们救助的孤儿成长为勇救战士的金珠玛米,在国境线上留下闪光足迹的过程,而且描写了边疆军人用青春与生命守卫国土的英雄事迹与牺牲精神,通过具有生活质感的故事情节,呈现出细腻动人的真情实感。
徐玲的《长大后我想成为你》是对城市社区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一当代主题的一次描述,对城市孩子来说,这是身边熟悉却又不甚了解的生活,徐玲通过远在西部边疆支教的妈妈的问候、奶奶的回忆等插叙方式,完成了对繁杂日常的书写,对时间的诗性建构,使文本于厚重中不时闪现出轻逸之美。
殷健灵的长篇小说《云顶》是一个讲述乡村少年成长与反哺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崇山峻岭的深处,一个叫作“云顶”的地方,有一所特殊而温暖的小学。那里聚集着一群孤寂的留守儿童,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他们在这里得到“童伴妈妈”爱的补偿,体会“家”的真谛。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们逐渐学会独立和坚强,更学会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他们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会走得很远很远;他们同样也知道,有时候,离开,是为了最终的回来,就像那些给予他们关爱的人……从“走出去”到“更好地走回来”,蕴含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也蕴含了人们向往的“好的生活”……
徐贵祥“越过岁月的万水千山,回到孩子们身边”的作品《琴声飞过旷野》将目光投射到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艰辛跋涉。这是一部成功的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叙事成熟,流畅精彩,意蕴丰厚,作者凭借对党史、军史的深入了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透过历史的烟尘,从小切口处入手,以人物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了韩子路、秋子等一群民间戏班的孩子在战争年代里成长为少年文艺战士的颇具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作品既展现了战争环境下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更是一种人性关怀叙事,深入追索了少年主人公的生命际遇与成长历程。
汲取经典营养
继承传统文化
传统与经典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非常善于从中汲取营养,创造出符合中国美学的优秀作品。
今年,著名美术家蔡皋倾情绘制的绘本《隐形叶子》,改编自“楚人隐形”这则古代经典寓言。只会死读书的书生董小小受到螳螂捕蝉的启发认为世上有隐形叶,他便生出了借着隐形叶发财致富的想法,自以为找到隐形叶可以隐身的他去集市偷橘子被人识破后羞愧逃走。此前蔡皋还出版了《百鸟羽衣》《干将莫邪》《桃花源的故事》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绘本,将古代寓言和民间故事用多彩的图画表达出来,让孩子们从中汲取营养。
《时间里的中国》绘本一共四册,分别为《服饰的秘密》《民以食为天》《房屋的建造》以及《为了去远方》。《服饰的秘密》带我们瞥见远古时期山顶洞人的骨针与串饰,在马王堆汉墓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前留下惊叹;品鉴华贵艳丽的盛唐女装,在《清明上河图》的贩夫走卒中流连。《民以食为天》带我们穿梭在纵横交错的饮食文化中:五谷的栽培与驯化,食材的引进与栽种,“南米北面”风俗的由来,喝酒与饮茶之风的形成,如此等等,不啻一趟舌尖上的中国之行。《房屋的建造》带我们徜徉在曾经的栖居之地,从穴居部落到宫殿城墙,从秦砖汉瓦到寺庙桥梁,从徽派民居到陕北窑洞,从巍巍长城到大厦皇皇,一定让你大饱眼福,心旷神怡!《为了去远方》从轮子的使用到车马奔驰在秦驰道上,从约8000年前的独木舟到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从丝绸之路到京杭大运河,从指南针到北斗导航、高铁如风驰电掣、“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工作一切正常,让你了解科技的飞速发展。
《纸香》的作者李一通过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项民间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部描写少年成长体验和对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小说。故事以陕南古城洋县为背景,通过描写男孩儿雍城、木娃和女孩儿蒲慧慧之间的友谊与矛盾,记叙了男孩雍城对祖辈的传统古法造纸技术从陌生、好奇,到喜爱和钻研,最终他由一名爱好者成长为造纸文化的传承人的故事。
古老神秘的陕南古镇“汉上明珠”、朱鹮之乡——洋县,也被称为中国的造纸之乡,这里人们的衣食住行、传统饮食文化、古旧却充满神奇魅力的建筑物和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遭遇的困惑、阵痛和重生,都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内容。
奇幻文学作品《敦煌灵犬》通过讲述敦煌三危山下一群神秘、忠诚的灵犬默默守护中华文明与文化的故事,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了这座艺术宝库及它所代表的文化历史传承。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被敦煌研究院收养的小狗乐乐。乐乐于2012年7月出生于敦煌莫高窟,被带回了城里后,它竟独自偷偷跋涉二十多公里,走了一天一夜,回到了最初的“家”——莫高窟。
薛涛的长篇小说《桦皮船》关注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制作技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
宣传环保理念
提倡绿色生活
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优秀环保主题儿童文学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颗颗绿色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化身环保卫士,为保卫绿色星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大猫》是一本讲述13种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的发现及保护故事的图书。该书不仅整理了这些野生猫科动物的物种科学信息,介绍了它们所生活的生态系统,还讲述了关于它们的研究和保护故事。这本书汇集了中国研究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对我国猫科动物的最新了解,从演化和分类、形态、分布、食性、习性,以及种群现状和保护这六方面进行了介绍,再附以分布图、手绘图、红外相机照片和视频(扫描书中二维码可看)等丰富的视觉素材呈现,以此全景式地向大小读者展示了我国猫科动物的生存现状。
现实题材长篇儿童文学《怀抱》用近乎写实的手法,详尽描绘了长江入海口的第一道湾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迎来蜕变和华丽转身的美好故事。作品以苏南沿江一湾一村在长江生态修复进程中的感人故事为原型,双线并进,通过乡村女孩江小鸥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历,折射出苏南沿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立新时代潮头的气魄与担当,反映出苏南群众的智慧胆识和创业精神在新一代少年身上的发扬传承和深远影响。
《绿色的守望》是一部生态儿童文学,小说将叙事主要场景放在了白石山区,讲述了在村民因环境威胁搬离山村后整片山林的变迁。为了彰显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小说顺势营建了两条明暗交织的线索。在自然环境一线,小说从少年梁多多以微电影记录山乡的动物开始写起,作为被观察拍摄的主角,野性未驯的花猫斑虎、留守家犬哈宝、被人遗弃的宠物犬坦克、野生云豹等动物依次出镜。在人文环境一线,小说又对梁多多个人成长、山村的搬迁、治理废弃矿山、还原绿水青山等事件进行了全景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