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第07版:风 物

老布鞋的新传承

2021年11月16日

  王亚梅在纯手工制作的老布鞋中融入了更多北庄元素。

  王亚梅创办“团结北庄手工坊”,带动村中妇女就业。

  王亚梅从外地请来有经验的师傅传授手工布鞋制作技艺。

  一双手工鞋底至少要纳2000多针。

  说到布鞋,多数人不陌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尚的需要,穿的人却不多了,手工制作布鞋的手工技艺也被渐渐边缘化了。而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团结北庄手工坊”,几位大娘大婶在“85后”姑娘王亚梅的带领下,重又拿起针线,一针一线地纳着“千层底儿”。雄壮有力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回荡在北庄村,她们将那段红色的历史融入了手中的一针针、一线线。

  □本报记者 杨惠玲/文 张晓峰/图

  

  走进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一个整修一新的展示大厅,王亚梅正在忙着布置展品,展品柜里一双双色彩各异、款式不同的布鞋十分引人注目。一旁有个大土炕,几位大娘大婶或盘腿坐在炕上或坐在炕下的马扎上忙碌着,打袼褙、剪鞋样、纳鞋底、上鞋面……“我们‘团结北庄手工坊’正在和设计公司接洽,准备在纯手工制作的老布鞋中融入北庄村的元素,让款式更加多样,也让游客能有更多的选择。”王亚梅说,北庄村的红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参观游览的人,未来他们还将进行艺术衍生品的原创设计。

  “85后”返乡做布鞋

  “1943年,经典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就诞生在我们北庄村。”介绍北庄村时,自豪的光芒洋溢在王亚梅的脸上。她是土生土长的北庄村人,2001年离开北庄到石家庄上学,毕业后便留在石家庄工作。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让王亚梅和所有的北庄人一样精神振奋。“现在来北庄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我看好家乡这片广阔的天地,年轻人回来一定大有可为。”

  王亚梅回到北庄村创业,一下子就想到了传统布鞋。“抗战时期,平山团来我们北庄村的时候,全村妇女都连夜给他们做布鞋。现在我们把子弟兵穿过的老布鞋做出来,一定有市场的。”打定主意返乡创业的王亚梅,回村发现不少上了年纪的妇女赋闲在家,但她们都有做布鞋的手艺。王亚梅也是穿着母亲做的布鞋长大、走出北庄村的:“像我姥姥、母亲这样的老一辈人,都会做布鞋,一家老小的鞋都出自她们的手。”自家做的布鞋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舒适养脚。“何不把大家组织起来做布鞋呢?大娘大婶们到我这里做鞋,还能增加她们的收入。”这更坚定了王亚梅自己创业的选择。为此,她走访了多个布鞋生产基地,从原材料到外观设计、从工艺培训到销售渠道,她都做了深入调研和考察。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十多名农村妇女经过培训来到手工坊里做布鞋。“这些布鞋一部分销售给来北庄旅游的游客,一部分作为伴手礼被公司定购。”王亚梅没有想到,老布鞋一上市就受到了欢迎。

  “这些布鞋都是手工纳制,需要前后几十道工序、三四天才能做成一双传统老布鞋。”王亚梅微笑着给游客推介她们的布鞋,还不忘介绍北庄村的红色历史。

  传统技艺不能丢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千层底布鞋始于周代。从山西省侯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规整的线迹,与今天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它表明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纳底布鞋已经被使用。

  王亚梅介绍,千层底布鞋是我国民间一项重要的手工艺技术,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千层底布鞋以棉布为料,环保而且保健,全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艺和审美,既可以将古老技术传承,同时也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

  打袼褙是纳鞋底的第一道工序。王亚梅说,袼褙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千层底布鞋的平整性以及耐穿性等,因此打制平整度一致、硬实、厚度适中的袼褙成为千层底布鞋制作的第一步。冬天是农闲季节,阳光明媚的日子,大娘大婶们搬出饭桌、抬出木板,在饭桌、木板上刷上一层用面做的糨糊,再将平时积攒的布块、碎布头铺在上面,如此反复六七层,拿到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做鞋底的坯子了,所以做成的鞋就被形象地称之为“千层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打袼褙用的也都是全新的棉布,做出的鞋更舒适、更美观。”

  “纳制千层底布鞋,要先剪袼褙、包缝鞋边、垫料、纳制鞋底、圈底、纳鞋底。”王亚梅介绍,手工纳底要求每平方寸纳81针以上,一双鞋至少要2000多针,并且麻绳粗、针眼细,加工时要用手勒紧,针脚还得分布均匀。手工缝绱鞋时,则要求必须紧绷楦型,平整服帖。绱鞋的针码更得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的结合要严合饱满。千层底布鞋鞋底的制作,就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确严格、一丝不苟的要求。“一双千层底纳制完成一般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纳鞋底还要准备几件必不可少的“装备”,针线、顶针、锥子、小钳子。因为鞋底厚,用针不容易扎透,需要先用锥子在鞋底上扎个眼儿,针就可以轻松地穿过了。顶针的作用是往里顶,小钳子的作用则是往外拉,这边顶进去、那边拉出来,这一针才算完事。

  纳好的鞋底还要放到热水中闷软,再用木槌锤平、整型、烘干,这样就使几十层布和十几层袼褙组成的鞋底变成一个整体,穿起来才柔软舒适,而且吸汗、不走样。

  “现在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手工制作布鞋的技艺随着老手艺人的减少而逐渐失传,因此记录和传承这项民间手工技艺很重要。”王亚梅说。

  红色传统要传承

  北庄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和优良传统。1947年,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在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北庄村成为土改试点村;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北庄村又成为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机要处等机关所在地,为北庄村留下了闪耀着光芒的红色历史。

  在北庄村村委会正面的墙壁上,手绘《团结就是力量》词曲格外醒目;时常回响的“团结就是力量”歌曲,让人充满力量;在北庄村村史馆,印上岁月痕迹的老照片令人心潮澎湃……

  “我们北庄有着这样令人骄傲的红色历史和光荣传统,我们为此骄傲自豪,也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王亚梅说,现在的北庄村,平整干净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更让村民们感到生活有奔头、精神有追求。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庄村唱响;如今,北庄村办农业园区、发展红色旅游、办手工作坊……村民们的日子一天一个样儿,北庄村这些年的变化让老百姓越过越有盼头。“记得一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儿,我们要让北庄人做的老布鞋唤醒人们的这种温暖记忆。”王亚梅说,现在手工坊正在和设计公司接洽,准备在老布鞋中融入北庄村的元素,让款式更加多样,也让游客能有更多的选择。“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北庄村的红色文化宣传出去,把布鞋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2021-11-16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64125.html 1 老布鞋的新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