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宠
清晨,阳光透过轩窗,似乎在寻找数日未见的朋友;床上,刚刚出院的王汝春听到了手机定时的呼唤,捋捋花白的头发,艰难而坚定地起身。老伴心疼他,赶忙起身搀扶。两位老人互相扶持着来到阳台,打开窗户,王汝春按动相机快门,将湛蓝的天空定格在时光的长河中。
老人名叫王汝春,年近80高龄,家住省会石府小区。只要在家,每天早上,不管阴晴雨雪、严寒酷暑,或身体抱恙,他都会准时打开自家阳台窗户,拿起相机,对着西南方向拍下一张照片。
7年多时间里,老人共拍摄了2800多张照片,见证了石家庄大气环境治理的八年之变,被人们称为“天空摄影师”。
“年份越近,蓝天越多。”王汝春打开电脑,一边翻看着照片,一边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这些透亮的蓝,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高兴、舒服。”细看王汝春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都清清楚楚标注着时间、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等级及污染指数。
王汝春说,每天拍完照,他都会登录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发布系统,将查询到的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监测数据标注在挂历上,月底再一一标注到照片上。打开文件夹,当月的空气质量状况一目了然。
世间千万事,于成在有心。为了客观地记录天气状况,王汝春数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三不变”——拍照时间不变、地点不变、相机不变。地点选在室内,恶劣天气不受影响;时间选在上午8时到8时30分,光线较好;相机是轻巧便携的卡片机,操作简单,自己有事,家人也能帮忙拍摄。
“我从2014年开始,拍摄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石家庄。最初几年的照片很多灰蒙蒙的,有时候连近处的楼都看不清。最近几年蓝天越来越多,连远处的大厦都能拍得清清楚楚。”王汝春高兴地说。在他的镜头中,“灰蒙蒙”越来越少,而“蓝莹莹”越来越多了。
慷慨一时易,慎终如始难。留下一张照片,的确是举手之劳。但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却并不容易。王汝春年纪大了,身体抵抗力弱,有时候发烧感冒,头重脚轻,仍然咬牙坚持,一天也没有放弃过。王汝春有事儿出门,就招呼老伴儿替他拍摄;两人都外出,就让侄女帮忙。一天一照,从未间断。
随着时间推移,王汝春用镜头记录下的“蓝天日记”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他的居室窗外有一棵树,“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棵树长高了,有点遮挡镜头。物业知道后,专门安排人进行了修剪。”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工作人员也经常与他沟通、交流,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在市生态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王汝春的作品得到了一致赞扬和肯定,受邀到市内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参观,还被评为“石家庄市环保达人”。
“成为环保达人,我心里多了一份责任感。”王汝春说,在与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中,他了解到今年为加快空气质量“退后十”步伐,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加大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工作力度,利用走航监测、无人机飞检、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精准锁定污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同时组建了19个交叉执法检查组,根据问题线索,持续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攻坚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我要继续跟踪这些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后蓝天白云多了,污染少了,大家可以知道,好的空气质量就是这么拼出来的。”
“现在全民重视环保,我用镜头参加‘蓝天保卫战’,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采访结束时,这位白发老人,手持相机,仍在关注生态环境的道路上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