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运洲
舅舅90多岁了,有天我去看望他老人家,他谈起了小时候读书的事儿,听得我惊心动魄。
那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日伪岗楼林立,密切监视着乡亲们的一举一动,稍不留神,就会被抓进岗楼,等于进了阎王殿,很少能活着出来。
白色恐怖之下,我们党为了教育下一代,随机应变,把广阔天地变成了课堂。
舅舅说,他们的老师经常扮成百货郎,推着小推车走村串巷。小推车上摆着针头线脑之类的小百货,老师一边走一边摇拨浪鼓。
老师的拨浪鼓摇得与别的百货郎不一样,三短一长。听到这样的拨浪鼓声,舅舅就和同村的小伙伴围拢上来,装作看东西的样子。
老师给舅舅和小伙伴分了工,有的装作挑选东西,吵吵闹闹打掩护,有的跟着老师轻轻诵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就是力量!”
老师一边领读,一边不时偷眼观察岗楼情况,还要四下观察是否有陌生人靠近,同时不忘随手摇晃几下拨浪鼓。
那时,油印的课本很少,带着课本太危险,一旦让日本兵或汉奸特务发现,必死无疑,所以舅舅和小伙伴大都是赤手空拳“上课”,内容全凭脑子记忆。没有纸,他们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祖国大地,成了传承民族不屈精神的作业本。
秋季,玉米、高粱长高了,地里也会成为课堂。孩子们钻进茂密的青纱帐,忍着飞虫叮咬,聚精会神听老师轻声讲课。有时候赶巧日本兵出来,师生趴在地上,屏息凝神,透过庄稼间隙,盯着日本兵背着三八大盖,刺刀闪着寒光从路上走过。
舅舅说,那时他们为了不当“睁眼瞎”,忍饥挨饿,冒着生命危险念“书”学字。
明白了咱中国人有骨气,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跑日本鬼子,老百姓就能过上安稳日子。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今天,烽火硝烟早已散去,那烽火中的“课堂”却依稀可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