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立芳
天高云淡,林木葱郁。在赞皇县许亭镇许亭村,三面环山风景秀美,帐篷式营房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以前村里没有啥产业,只能外出打工,这两年,县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家伙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说起现在的日子,许亭村党支部书记杜增献脸上露出满满的幸福。
“村庄环境越来越好,道路也平整通畅,每天都感觉心情舒畅。”走进位于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的砂子洞村,村民秦慧冬给记者分享这些年村庄的变化。
近年来,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我市以坚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工作。
同时,我市认真落实防止返贫“早、宽、简、实”的工作要求,健全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强化防贫监测政策宣传等,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发展。
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有政策兜底,心里头踏实了。”8月12日,在元氏县姬村镇姬村,村民张庆辉笑着告诉记者。
由于身患肢体二级残疾,张庆辉一度失去劳动能力,导致家庭收入不稳定,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渡过了难关。
据了解,元氏县乡村干部在日常走访中得知张庆辉的情况,并向周边邻居打听情况,了解实情,迅速启动了监测户识别程序。村里当天就召开了民主评议会,一致同意将张庆辉作为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防贫监测对象。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纳入防贫监测对象以后,元氏县及时制定了帮扶计划,做到按需帮扶、一户一策、方便操作、针对性强。为张庆辉的儿女办理了“雨露计划”补助申请,给予家庭成员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补贴和大病保险等,并为其家庭成员申请低保等。
“村干部隔三差五来了解家里的情况,从各方面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张庆辉说,现在,他们一家的生活已经逐步好转。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坚守的底线。
我市做好预警信息的核查核实,充分依托省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将各部门的防贫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推送给基层网格员,提高核查效率,尽早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认定为监测对象,开展帮扶。
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根据风险类型和家庭实际,逐户分析研判,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帮扶政策清单,精准实施帮扶救助。
近年来,我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入户宣讲等途径,让更多农村困难群众知晓相关政策,了解申报方式方法,提高农户自主申报的比例。强化联农带农拓宽增收路
强化联农带农拓宽增收路
日前,行唐县口头镇王下口村的桃子迎来丰收,桃园内随处可见红的、黄的桃果挂满枝头,一派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景象。
“桃园共有桃树300余亩,包含锦春、油蟠、黄桃等多个品种,采摘期可从6月中旬持续到9月中旬,平均亩产约1000斤。”桃园负责人赵雪苗告诉记者,今年桃子价格不错。由于这里的桃子清脆可口、香甜多汁,每天一大早,她就一直穿梭在桃园里,忙着采摘,装筐、搬运、挑选好果装筐。同时,桃园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采摘。
行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浅山区,地形大致为五山二坡三分田,发展多种特色种植业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按照“大产业抓小品种、新产业抓大基础、老产业抓新提升、强产业抓固根基”的产业发展思路,该县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鼓励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行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是根线,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的后续发展。一直以来,我市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各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日前,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促进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县(市、区)要根据国家、省和市帮扶产业政策,结合地域特点和传统产业发展实际,以六大产业为主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游则游,科学选择衔接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方向,全方位发展多种形式帮扶产业。
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用好国家、省和市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增加村集体收入。加大农产品物流、农业信息服务、电商营销、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资金支持力度。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田野广阔、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农民安居乐业……漫步在我市各地,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村‘颜值’真是越来越高了,房屋装扮得既干净又漂亮,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想不到农村变得这么美了。”说起村里的变化,藁城区廉州镇五界村村民张晓玉赞不绝口。
同样,在藁城区南营镇宜安村,该村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直面“脏乱差”问题根源,重点围绕村内道路环境、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改变道路环境。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我市一个个村庄焕发新颜。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我市还将认真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学习调研,总结本地特色做法,“边试点、边创建、边总结、边提升”,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成绩,探索适合我市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