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新闻

高考后这些骗局要警惕

无极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收好这份防诈指南

2024年06月14日

  本报记者 毛 宇 通讯员 于冰瑶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准大学生们开始享受高考结束后的轻松与喜悦。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在查分及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为此,无极警方特意推出“高考防诈秘籍”,梳理出高考后常见诈骗招数,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套路一:提前查分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诈骗短信等,谎称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网址链接或“志愿填报”APP下载链接。不少考生及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便忍不住点开链接,并输入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以及手机验证码信息等。一旦上当,不仅会有财产损失,也会泄露个人信息。另外,还有一些诈骗分子直接要求家长支付数百元至上千元的价格查询分数,待收到转账后便会直接将考生或家长拉黑。

  民警提醒: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会在规定时间节点统一公布考生分数,不存在提前查分。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能随意在陌生网址上填写任何信息,如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套路二:更改高考成绩

  诈骗分子谎称有“特殊途径”可以帮助更改高考成绩,待考生及家长缴纳费用后,诈骗分子会捏造各种理由要求继续转账,如声称“转账未备注”等,还会以指导退款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考生成绩处理严格按照流程,多组核查比对,原始数据多份存档,以确保考试数据的绝对安全。

  套路三:精准指导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诈骗分子往往通过在网站上发布虚假宣传,冒充“权威专家”,或谎称掌握“内部大数据”,以帮助考生“精准定位院校”、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为名,诱导考生及家长缴纳高额“咨询费”“服务费”等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所需的数据信息(如今年招生计划、去年的录取最低分及位次等)均可从省教育考试院编发的《2024招生计划专刊》及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的志愿填报服务系统上获取。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官方主办机构,等待学校通知,对于社会上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套路四: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提供私人账号,让考生将学费、教材费等费用打入其银行账户,以骗取钱财。类似的手法是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

  民警提醒: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会非常专业。不仅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招生简章等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到所在地区招生办查询录取信息。切勿相信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套路五:提供补录名额“内部指标”

  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未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不法分子在考前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民警提醒:考生及家长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套路六:申领“助学金”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师或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同时以“再不领就过期”的名义,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

  民警提醒:如果考生及家长接到自称是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的,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高校、教育等部门核实信息真伪,请勿盲目轻信。

  既要金榜题名,又要火眼金睛。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基本都围绕着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2024-06-14 无极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收好这份防诈指南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168769.html 1 高考后这些骗局要警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