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双碳”专项贷款、“雄安新区发展贷款”等专项信贷计划和产品不断推出,为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市政、生态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碳中和挂钩”贷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直通车等金融创新成果丰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数字人民币等10余项金融试点政策在新区先行先试;数字人民币智慧支付示范区、智慧村务平台数币缴费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全国首创;“雄安新区建设链金融服务平台”“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两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项目在全国复制推广……一个个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在雄安新区落地,打造金融改革创新高地,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金融如何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我省金融机构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考验,需要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我省金融机构抓创新、求突破,在“先行先试”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推动廊坊固安县建设金融支持产业协同示范点,发挥金融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以金融链连接产业链,促进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相关配套落地布局。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与京津两地人行共同创设“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加大对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上企业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再贷款236亿元,1.7万余家企业受惠。该计划降低信贷资金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仅为4.23%,大幅减少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印发通知,督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保险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本项目管理处副处长崔娟介绍,我省外汇局推出了多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5项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政策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享受政策红利等提供了极大便利。
聚焦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元旦前夕,全国首个定位于钢铁行业的转型金融指导文件《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出炉,界定出176项转型金融支持的技术,为金融机构开展钢铁行业转型金融业务提供政策依据,缓解钢铁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压力,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助力我省工业领域降碳转型。
“这让我们在制定钢铁行业信贷政策、设计金融产品上有了清晰的方向。”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靳会轻介绍,“中行将进一步围绕钢铁企业减污、节能和降碳等领域,积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加大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信贷投入。”
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人行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降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低成本资金447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约972万吨。”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张军辉介绍,“截至2023年末,河北绿色贷款余额8877.8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5.6个百分点。”
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推动金融资源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工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8条金融措施,加力推进我省工业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们研发的型钢检测机器人最近通过了省科技厅的成果评价。多亏工行为我们提供了500万元‘机器人AI贷’,才让研发得以顺利推进。”春节前,入驻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孵化中心的某企业负责人魏先生说。
“机器人AI贷”是工行河北省分行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为机器人产业集群量身打造的特色信用融资方案,具有线上申办、快速审批、纯信用、利率低、随借随还等优点,可有效解决专精特新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自2023年5月推出以来,该行已累计为18户企业授信8000万元,融资余额达6000万元。
倾力书写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我省金融业为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提供更多元化的资金供给,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燕赵大地竞相萌发。
聚焦支持薄弱环节,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面对历史罕见的暴雨洪灾,我省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奔赴受灾地区,全力支持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金融监管部门迅速制定灾后重建融资对接方案;出台支持受灾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八条措施;积极争取1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设立2000万元的融资担保信贷风险补偿金。
河北裕祺药品连锁有限公司是涿州市最大医药零售企业,洪涝灾害造成药品浸泡损失严重,导致公司抵押不足、贷款困难,流动资金严重缺乏。涿州国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第一时间上门,为其担保放款800万元。
为帮助灾区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推出“大棚贷”“箱包贷”等特色产品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运用多种纾困工具,提供资金接续支持,缓解受灾客户存量贷款偿债压力;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减轻受灾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2023年末,我省金融机构累计向受灾地区发放贷款181亿元,办理延期20亿元。全省保险业共赔付预赔付11.83万件,预付预赔付金额51.32亿元。
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我省金融机构用心用情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金融发展成果。特别是针对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我省金融机构持续发力,出台一系列举措和办法。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印发《河北省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方案》,推动各地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打通企业“首贷难、续贷慢”和银行“获客难”等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供需衔接效率。
2023年6月,衡水市开展省级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为全省首个设在市本级的试点。河北西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外贸订单大增,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公司通过衡水市首贷续贷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申请到500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全省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方案自实施以来,按照“一地一策”原则,已率先在全省6个设区市开展试点创建工作,现已建立完善服务机制,实现多种信贷产品上线,续贷审批要件、时限均得到有效压缩。
针对三农领域资金短缺难题,我省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河北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行动方案》,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涉农领域。增量、扩面、提质——金融“活水”润泽燕赵千行百业,全力为小微企业和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4年新春伊始,我省金融机构将努力创增量、优结构,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