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全民阅读

品读《品读正定》

2023年07月25日

  □刘桂江

  

  2023年春夏之际,万物蓬勃,孙万勇新著《品读正定》摆上了读者的案头,为读书界平添了一份厚重的精品。这是作者继《品读石家庄》《品读西柏坡》后,品读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据作者讲,是用时最长,用功最深的一部。

  正定,作为一方重镇而被“品读”,其书作定位本身,就表明了作者对世界本质、对社会历史、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境界。所谓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结合,把对象作为一部大书来解读,来体悟。由此也看出正定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和位置,作者自称,是抱着“敬畏”的心来做这一工作的。

  一册在手,欲罢不能。在当今多媒体大行其道的氛围里,该书着实让读书人“大快朵颐”,享用了一番。

  一

  如果说“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游记文章是对中国文化和世界人类文明的巡礼、徜徉浏览,“品读正定”则是一种驻足观赏,席地而坐,进而登堂入室,深入其中,将其拥抱入怀,一种沉浸其中的陶醉。

  如果说一品石家庄、再品西柏坡、三品正定是一场场丰盛的饕餮大宴,那么,“品读正定”就是这场大宴中从食材到香料,从厨艺到成品,精心烹制的硬菜大餐!

  如果说以前关于正定的相关著作,是着眼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阐述与诠释,《品读正定》则是一部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化教育、建筑工程、宗教民俗等全方位全视角的百科全书。

  “品读”一书,是把正定这块原本令人瞩目的宝玉又精心打磨了一番:溯源千年历史,考证地理形胜,走近历史人物,品赏建筑奇观,整理文化血脉,叩问历史真相,“筚路蓝缕”,天章云锦,以品读为主旨,以文化为丝线,串起了散落民间、散见于各类文献载体的颗颗珍珠,织造成一件既不同于“高头讲章”,又典雅可人的文化新品!使这颗华北明珠以更加璀璨的光芒呈现世人。

  从此,我们关注正定有了整体的把握框架而不再东鳞西爪,碎片自珍;了解正定有了明确路径而不再目光闪烁,曲径探幽。从这个意义上,正定、乃至河北,应该郑重感谢作者。

  二

  主题突出,逻辑严谨,是本书一大特点。全书分八章,即八个版块。紧扣正定这一叙述主体,分别通过地理形胜、政治沿革、江山兴替、经世之道、建筑品鉴、宗教、文化和现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历史溯源。该书秉持了“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这一辩证方法论,以专题为逻辑框架,以时间为叙述顺序,将千年历史事实,安排其中,相互穿插,时空转换,读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酣畅。

  修辞立诚,以诚动人。自古文章讲究以情动人,作者曾在正定工作,对这块土地有着真挚深厚的感情。以亲身的经历,感受正定的水土风情和人文气质。对这块土地上的所在所有,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因而其品读和鉴赏都充满真情。无论是面对“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器物”,还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均发自内心地激赏,对“历经沧桑的古建筑,雄鹰展翅般的屋脊、厚实的斗拱和神采奕奕的飞檐”一咏三叹。对正定人民则是由衷赞赏关爱,其情其谊,见之于书的末尾。作者用动情的笔触,讲述自己与正定血肉般的联系和缘分,读来令人动容。

  资古证今,贵有通变,是该书的又一特点。刘勰对为文有过精湛的论述,主张好的文章必是打通古今的。该书处处体现了这一特点,力避无本之木式的空论,也不拘于古人寻章摘句的冬烘。而是融会贯通,在一些方面可称臻于化境,显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如,作者基于对宗教文化的思考,做出了“正定的宗教,几乎可以称作半部佛教史”的论断。请看精彩论述:“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佛教渐渐以一种宗教信仰转变为一种民俗文化,其中经过本土文化改造后的精华,已经转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况且有些理念如仁爱为本、修身养性等,本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吻合,其影响也一代代留了下来。

  “如今的正定,真正的佛教徒比例并不高,但在整体的人文氛围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气息。那种与人为善、开放包容的理念,沉稳内敛、内外兼修的风格,修身自省、不事张扬的做派,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人们的血液里,体现在生活中,的确有着佛家文化的印记。

  “从历史的大趋势看,佛教中国化并没有完成,还处在进行时。在新时代,佛教仍然面临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只有坚持中国化的方向,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佛教文化的钟声才会长久地鸣响下去。”

  引文有点长。但因其精彩,文气贯通,不容删节。这就把宗教演变,历史上的传播和正定的现实这一问题,落在了实处。像这样有见地的通达之论,书中多有呈现。

  文有风骨,引人入胜。古人讲作文须有风骨,又讲究“文质彬彬”。《品读正定》庶几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全书行文生动,风骨加文采,有气韵,有情味。运用材料持之有据,亦正亦“野”,既有正史出处,又兼采民间传说,既是史实再现,又可作为故事来讲,论史料皆有所本,讲故事堪比评书。知道赵佗的故事吗?知道刘秀的发迹传奇吗?知道正定“凌透”村的来历吗?知道赵匡胤的“秘史”吗?惊心动魄的冷冽历史,被作者用轻松的笔触,夹叙夹议,娓娓道来,生动鲜活,读之如饮甘露,引人入胜。

  每有精彩之处,作者兴之所至,思接千载,荡出一笔,自然抒发感想。“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整部书像历史,像散文,像诗,品读有味。

  臧否人物,力求全面。书中列出的与正定有关的历史名人,如群星璀璨:这里有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有宿儒大医,有工程工匠,还有革命家。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作者的三观、见识、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该书对于人物的叙述和评说,敢于突破传统的所谓“定见”,跳出八股式的窠臼,从历史功业、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高度,力求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如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历来是史家评论的“热点”。作者对王的身世、经历、理念、做官做人的原则,道德底线以及在历史洪流中的作为,给予了充分的论叙,放在历史的时空中分析评说,读来既入情入理,又引人反思。书中对其他历史人物的讲述评价也大体如此。

  三

  品读一座城市、一方水土,除下功夫占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外,对于鲜活的现实生活的把握,对于时代精神的领悟,对于当代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了解和见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功夫,所谓“功夫在诗外”。这也是“品读”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在正定任职工作的经历,为做到这一点提供了别人无可替代的条件和优势。

  “品读”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因职务之便,作者与当今文化领军人物多有交流,与当地社会贤达的交往,对正定解读的互相启发,都加深了品读的深度和维度。加之作者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和行事风格,对社会基层百姓生活和心理的体察了解,成为品读的“地气”。特别是,对当今党和政府领导思想的领悟,意图的理解和把握,更是作者对正定的全面认识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厚积薄发,所有这些,都是成功解读正定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引领。

  从求全责备的角度看,书中各结构之间还可以更均衡一些,有些篇节,如仰望星空部分,引述史料偏多,淡化了品读的色彩,致使品读的味道稍显不够;因毕竟不是历史小说,个别人物的形象不够丰满等。一块白璧,求缺为美。作为一部精品之作,《品读正定》和前两部品读一起,构成了“品读三部曲”,也使得品读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裁。

2023-07-25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133824.html 1 品读《品读正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