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
第08版:文艺副刊

寻 路

2022年12月30日

  ◎心海华章

  □李学彦

  

  近期,陈庄歼灭战陈列馆策划了“传承红色基因,讲述历史故事”系列短视频节目,其中有一组视频是围绕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社游击办报在灵寿的三个旧址讲述的。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活跃着一支红色新闻队伍。从1937年12月11日《抗敌报》创刊,1940年11月7日改称《晋察冀日报》,至1948年6月14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华北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终刊,它坚强地战斗了十年六个月,出版了2854期报纸,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在一次又一次日寇残酷的扫荡中,这支队伍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在太行山区坚持游击办报,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行程累计上千公里,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十年半的时间里,报社有41名干部和工人牺牲在游击办报的路上,19位因积劳成疾病逝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的英名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寻路”以《晋察冀日报史》的记载为依据,以战争年代游击办报路线为线索,在每个点设立纪念标牌,标牌上绘路线图、该点位置及历史事件简介;部分点设立与该点有关的诗词或牺牲烈士纪念碑刻。通过“寻路”,使后来者了解红色报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游击办报的革命精神,纪念报社牺牲的烈士,同时带动沿线村庄发展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在“寻路手册”标出的17个地点中,陈庄、北营村、日卜村都在灵寿县。前两个地点我们都到现场讲述了办报故事,制作了视频网上发布。第三个地点日卜村,由于地处深山区,部分地段无路可走,一直没有机会录制。但邓拓的那首《忆日卜》“记得昨宵篝火红,战歌诗思倍匆匆。枕戈斜依刍茅帐,假寐醒时月正中”,一直在我脑海里晃动。

  采访北营遭遇战的时候,北营村党支部书记杨平均告诉我们,邓拓的女儿邓小虹委托他到日卜村把《忆日卜》刻在大青石上。我告诉杨书记,哪天去,通知我,我也去,把我们的遗憾补齐。

  2022年10月19日晚上8时许,接到杨书记的电话,我马上兴奋起来,找车、找设备、准备食物,让讲解员准备素材。

  20日清晨5时30分,我们准时出发,一路进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越来越亮,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山路狭窄崎岖,却挡不住漫山红遍的秋色,太行山的坚毅被层层叠叠的秋色晕染得多了几许温情。踏着当年红色新闻队伍的足迹,我们在大山里穿行、寻觅,心里和深秋一样,辽远、开阔、豁达。

  从油盆村进古石村,这条路我是第三次经过。这次,是走得最远的一次。

  一路上我自领“导游”一职,给大家讲这条不平凡的路上发生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故事。从杨平均书记那了解到,刻字的三位师傅来自阜平,其中两人负责把100多斤重的柴油发电机抬到1500多米高的日卜村。

  肩扛重物,走2个小时的山路,谁有这么大的力气和毅力?我们一路急追,终于在半路上遇到三位师傅。刻字的师傅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工具箱,腿有点毛病,走得慢些。两位身材健壮的师傅用一根木棍抬着一台发电机,一路上坡,走一段停一会儿,换一个肩膀,十分不易,但是他们脸上一直洋溢着和秋阳一样温暖的笑容。

  深秋的太行山,简直太美了。层林尽染、漫山红透,俨然一幅山水画。

  走在被秋天精心打扮过的蜿蜒的“太行七贤路”上,旁边是潺潺流淌的小河,松鼠不时跳出来和我们打个招呼。

  大家都被眼前这热烈的秋陶醉了!

  可是1943年的秋天不是这样。那年秋季,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9月24日,晋察冀日报社的队伍离开马兰村转移途中,夜行军至北营村遭遇敌军,三位同志不幸中弹牺牲,社长邓拓的坐骑中弹死亡,邓拓险些遇难。随后,邓拓带着队伍沿着山间小路爬上千米高山玫瑰坨,在只有三户人家的小山村日卜驻扎出报。从10月4日到15日,在日卜出版报纸12期,邓拓的《忆日卜》便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今天,我们就是要把《忆日卜》刻在太行山的大青石上,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

  经过近2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看到一个“寻路”指示牌,地势一下子开阔起来,小河水唱得更加欢快,旁边有房屋和梯田的痕迹,我以为这里就是日卜的旧址,可是杨书记说,还得再往上走一段。

  又往上走了一段没有路的路,看到几块大青石,一个碾盘,三处石头房屋旧址,看来这里该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

  师傅们卸下装备,开始忙起来。他们先把打印出来的字覆盖在大青石上,用胶水黏住,然后用电刻工具开始雕刻、打磨。

  趁着师傅们忙碌的时候,我们找了几个地点录制画面,从不同角度展示日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讲述晋察冀日报社在这里的办报故事。

  下午3时,字终于刻好,下一步描红。为了节约时间,大家轮流上阵,帮着师傅一起描红。想着这些字记录着红色新闻人的战斗故事,我觉得神圣又自豪,便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笔的细节。

  下山的时候,天已晚,风很冷,但是我脚下却充满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邓拓带着红色新闻队伍寻找的是新中国的光明和未来之路。20世纪90年代,太行七贤开山修路寻找的是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而今天我们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走的是一条传承之路。

  寻路,一直在路上。

  (本文作者为陈庄歼灭战陈列馆馆长)

2022-12-30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109070.html 1 寻 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