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8日
第07版:文艺副刊

那年 在延安一个小礼堂里

2022年06月08日

  ◎心海华章

  □袁学骏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大诗人贺敬之曾经在《回延安》中如此激动地写道。

  我和许多文友也都像那些曾经在延安生活战斗过的先辈们一样向往延安,因为那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是当年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的地方。

  十几年前,为了在西柏坡再建一个廉政教育馆,上级派我们十几人到延安参观考察。这样我就实现了去延安的愿望。我们在大山环抱的延安,参观了许多革命遗址,也来到杨家岭一个绿色山坡前面的小礼堂。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的长条椅,正前方有一张桌子,格局干净而朴素,像西柏坡那个餐厅改造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厅。这就是1942年5月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文艺发展方向的演讲地,心中便激动起来,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崇敬感和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篇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不知道学习过多少次了。毛主席的这篇讲话胸臆宽广,高瞻远瞩,却又那么深入浅出,处处妙语惊人,曾经征服了80多位在场的聆听者和一代代万千阅读者。至今,其中有些名言已经印在我的脑海,有些警句已经融入我的骨髓。

  我站在那张讲桌前,如当年一位幸运的聆听者,却又没有带着笔记本快速地做记录。但似乎看见毛主席正在做着手势,亲切地侃侃而谈,向我们阐述革命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和工作对象问题,解释什么是文学艺术的大众化,批评一些人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还提醒大家说,“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我坐在木板椅上,似乎又听毛主席在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他还要求文艺家们注意群众的墙报、通讯文学,注意农村的小剧团、群众的歌唱和民间美术,吸收进来丰富自己的新创作,反过来再向群众普及。

  我不由得站了起来,似乎听到毛主席在讲:“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文艺家几乎没有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由竞争”“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都是毛主席很有针对性的真理之言。

  回眸党中央曾经在陕北十三年,延安是那时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也是数以百计千计的革命文艺人才成长的摇篮,延河的清水和南泥湾的小米养育了这支红色文艺大军。抗日战争和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实践,使我们党“拿枪的”和不拿枪的队伍走向壮大,革命理论包括文艺理论逐渐也走向成熟。这个神圣的地方,正如陕北作家高建群所说的:“辉煌灿烂的延安时期,风云际会,群星灿烂,大家辈出,延安杨家岭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因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成了一个标志,一个凝聚感情的丰碑,一个时代的象征物。”

  此时,同去的伙伴们看我全神贯注的样子,就问我怎么了,我这才回过神来说,正在听毛主席演讲呢。他们先是笑了,然后也马上严肃起来。要按行程离开这篇重要讲话的诞生地了,心中有些不舍,但不得不随着团队离去。心里说,有机会我一定还要来这里聆听的!

  5月23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日子,我立刻想到了这篇在抗战中诞生的理论著作的重大现实意义,想到了那些不会过时的至理名言,想到了延安那个余音绕梁的小礼堂。虽然暂时不能再前往,但写下这段文字以示纪念。

2022-06-08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87592.html 1 那年 在延安一个小礼堂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