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1日
第01版:首版

德 胜 村 得 胜 记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王雪威

2022年06月01日

  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家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四九严寒、踏着皑皑白雪来到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犹如浩荡春风吹进了德胜村。在这里,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德胜村党组织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让“精准”二字落地生根,将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五年时间,昔日的贫困村已经顺利实现小康,还成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美好图景从梦想变为现实。

  产业更加兴旺,好日子红红火火

  5月13日,蓝天澄碧,纤云悠悠。漫步于德胜村,新民居拔地而起,柏油路整齐宽阔,一排排光伏板和马铃薯大棚成为一道风景。

  走进村民徐海成家,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幅总书记和徐海成一家人坐在一起的照片。

  “这场景历历在目,就像总书记昨天刚来过我家一样。”徐海成凝视着照片,故事的幕布又一次拉开。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就在徐海成的家里,总书记和基层干部群众围坐一起算脱贫账。那时,德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徐海成家是其中之一。

  回想起总书记给他一笔一笔计算着收支账,徐海成仍记忆犹新:“种植马铃薯原种3亩,亩产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种了15亩,每斤是5毛钱。”

  这显著的差价,指向增收的门路。“你们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么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地烙印在德胜村人心中。

  过去,德胜村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集体经济“一片空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这给德胜村指明了脱贫方向。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当年,德胜村争取上级涉农资金,建成300亩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育种大棚280个。徐海成租种了6个大棚,卖出50多万粒微型薯,收入10万元。

  “过去我们种的马铃薯论斤卖,现在我们种的微型薯论个儿卖,品种种对了,一个能卖三四毛钱。”徐海成说,总书记为咱筹谋致富路,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土豆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家里的收入眼见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总书记曾为徐海成一家算清了脱贫账,现如今,徐海成经常翻翻他家的“新账本”:2018年,承包微型薯和原种大棚共30多个,纯利润达到10万元,彻底翻了身。2019年,租种了28个微型薯大棚,种了30亩一代薯和10亩甜菜。这一年,家里添置了一台拖拉机和一辆越野车。2020年,承包8个微型薯大棚,种了20亩一代薯、30亩甜菜、5亩莜麦,纯收入近13万元……

  地里种下“金豆豆”,地上竖起“铁杆庄稼”。村里建了1座100千瓦和1座400千瓦,两座共500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创收60万元。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中药材和苜蓿,撑起了德胜村产业发展的一片天。

  路走对了,再不怕遥远。在各方面支持帮助下,德胜村走出了一条整合土地资源、利用自然资源、对接市场资源的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形成了以设施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3个“增收法宝”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徐海成一家的命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也改写了德胜村的历史。2020年6月底,德胜村最后1户贫困户达到了脱贫标准。“坝上穷村”,成为历史。

  “托总书记的福,德胜村真的得胜了!”村民们说。

  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93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206万元,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下转第三版)

2022-06-01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王雪威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86796.html 1 德 胜 村 得 胜 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