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0日
第07版:文艺副刊

故国中山——那一千年的梦

2022年03月30日

  今天故址口开言,石刻青铜艺术源。

  慷慨悲歌说燕赵,中山生在夹缝间。

  ——题记

  滹沱河,俗称“小黄河”,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泰戏山,少草木,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它从山西省繁峙县乔儿沟村,曲折回环流到石家庄市的平山县、灵寿县、正定县,一直东流出石家庄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条贯穿石家庄的古老河流,是石家庄区域的重要河流。

  自古滹沱河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历代文人骚客感慨万千,吟咏不尽。在灵寿县志记载有“滹沱夜月”,被列为古时灵寿八景之一。知县李廷璋《滹沱夜月》诗中写道:“大戏源分是滹沱,风轻露冷月如何?潭心走影天边兔,江面流光镜里梭。蟾窟虚明通玉殿,银河清浅见嫦娥。水天夜色明如许,堪笑诗仙浪捉波。”在诗人眼里滹沱河的夜月景色像银河和嫦娥那么美,醉了诗仙要入青波去捉月。

  滹沱河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故国中山赖以生存的福地。中山灵寿古城遗址位于滹沱河的北岸,如今灵寿古城村遗留下的夯土城墙和美丽的传说,诉说着一个王城前世今生的慷慨悲歌。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一个诸侯国,《战国策》称之为仅次于七个“万乘之国”的“千乘之国”,与东西周、宋、卫并称。不知什么原因,《史记》中没有中山国传记(世家)。它的遗址也犹如飞鸿踏雪,而且有关中山国的历史也记载甚少。因此,中山国一直被史学界称作历史上的“神秘王国”。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山王陵及墓群的发掘,19000余件精美文物及镌刻其上的3000余字铭文的出土,以及众多学者的不断探究,中山国的神秘面纱才逐步揭开。

  在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可见中山王公厝墓出土的三件最重要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中山王公式铁足大铜鼎、胤嗣刻铭铜圆壶、夔龙饰刻铭铜方壶,合称“中山三器”。中山三器铭文总和1123字,其中鼎铭文469字,仅次于西周宣王的毛公鼎,创下战国青铜器长铭之最。这些文字,填补了史书记录稀少的不足,记录了中山在大国夹缝中博弈求生的历史。

  战国中期,中山国国力逐渐强盛。强盛时期的疆域大体东到今晋州、衡水,南到今高邑、邢台,北到今定州、保定;西到太行山,中山国统治的中心在今石家庄一带,《战国策》说它“方五百里”,成为滹沱区域一个有影响力的地方政权。

  纵观史料虽然简要,但可见中山国的国史发展脉络基本清晰。春秋时期已有中山,公元前506年中山始见于史册。战国时,自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居顾,中山有了明确的君统和准确的纪年。其间,魏文侯派乐羊伐取中山,后中山桓公怀揣着华夏文化复国徙都灵寿,在灵寿建都八十余年,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今陕西榆林一带),中山国退出历史舞台。

  从出土文物看,中山国的文化基本上与中原各国相同,这里的文字、器物及墓葬制度基本和中原文化一致,但是也保留有部分游牧生活的遗风。这一切都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证据,印证了“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和文化特色。

  中山国不屈不挠,几生几灭,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发展意识。它纵横于列强之间,左冲右突,攻城略地,注重外交,表现出灵活的发展手段。它地处华夏族与游牧族的结合部,受地理环境和兼容鲜虞族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并存发展。北部以牧业为主,南部以农耕为主。同时中山国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其工匠制造的铜、玉、陶、金、银、骨、石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在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上都具有很高水平。在中山王厝墓中出土了双翼神兽、四龙四凤方案、十五连盏灯等以万计的珍贵文物,更说明了当时中山国冶炼技术的精湛与高超,被郭沫若誉为“艺术王国”。

  虽然来自北方游牧之地,但中山国注重学习华夏文化。在音乐舞蹈艺术方面,既有游牧民族剽悍雄健的传统,又吸收了华夏艺术柔和婉丽的风格,形成了中山艺术的独有特色。在中山王陵出土的铜器铭文中,文字成熟,语言准确,字体工整,书法优美,显示出中山文化与华夏文化趋于融合。

  中山文化是独树一帜的滹沱河区域文化,是地地道道的石家庄古文化。赵灭中山以后,中山文化与赵文化融为一体,以后又与燕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以燕赵为标示的河北文化。

  我曾无数次登上中山故都遗址, 站上长满荆棘杂草的古城墙,向西北望陵山近在眼前,太行山脉苍茫云烟;向东南看华北大平原一望无际,天然屏障滹沱河浪宽如练,浮光月影。拨开荆棘,仔细端详古城墙一层层纹理清晰夯土城墙,仿佛听到城墙建造时的夯歌,仿佛看到刀光剑影,箭矢如雨的慷慨悲歌……

  近年来灵寿籍知名作家程雪莉先后完成《故国中山》《风从中山来》等著作,这些著作对中山文化进行有益的挖掘和探讨。在中山文化这个领域,还存在着许多我们尚不清楚的问题,需要去探讨、解决。开展中山文化研究,挖掘历史遗产,丰富石家庄区域文化的内涵,对建设幸福石家庄,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在灵寿看到过一幅照片,夕阳下老鸹窝树挺立古城墙上,照片拍得古朴沧桑,让人心里忽然就涌出家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乡愁吧!故国中山绵延千年的乡愁。据当地人说,那棵老鸹树就像胡杨树一样,经历千年风雨依旧那样挺立,这不正是故国中山那悲歌慷慨的风骨吗?也正是石家庄文化的内核。在灵寿青铜馆里展览着那告别田赋鼎、中华梦鼎……中山篆遒劲、圆润、飘逸,不正在诉说着一个千年复兴的梦吗?

2022-03-30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79672.html 1 故国中山——那一千年的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