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31日
第08版:文体新闻

听文物讲述三千年前的秘密

——探访石家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之一

2021年08月31日

  铁刃铜钺

  开栏话

  石家庄历史源远流长,从时间的长河中走来,这片土地将灿烂的文明压缩在泥土层叠之间。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 水“水帘洞遗址”,到讲述着三千年前秘密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展示着春秋战国时代石家庄风貌的中山国遗址……70余年来,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市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一处处考古遗址诉说着石家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今日起,我们策划推出“石家庄文明地图”系列报道,带领读者“重回”考古第一现场,梳理石家庄的文明发展脉络,进而探索石家庄文化密码与力量源泉。

  □本报记者 刘迪

  

  藁城最不缺酒瓶与酒杯,这里的人善酒,藁城人的热情厚道、坦荡真诚令人一见如故;这里也盛产美酒,宫灯、宫酒与宫面“三宫”中的宫酒醇厚优雅,回味悠长。当地人说,酒早已刻在他们的骨子里,这种说法或许有着充足的历史依据。在河北博物院“河北商代文明”展厅中,“台西制酒作坊遗址复原景观”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的酒酿作坊——斜坡顶式房子中有两个单室,室内存放了大量酿酒用的陶器。

  这个酿酒作坊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酿酒作坊遗址。上世纪70年代,石家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震惊世人,除了酿酒作坊,最早的铁器、最早的铁矿渣、最早的手术器械、最早的纺织品、最早的麻织品、最早的酒曲实物……无声的文物、遗址与遗迹将尘封了3000多年的商代往事娓娓道来。

  千年“土疙瘩”

  地下“聚宝盆”

  8月20日,从市中心出发,一路向东,大约半个小时,白墙上的“台西村”字样就映入眼帘。高大的牌楼上“台西村——商朝遗址世界七最”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辉煌。台西商代遗址位于台西村东北260米处,离遗址越来越近,高高耸起的黄土堆在烈日下反射着光芒,小径旁成片的杂草轻微摇晃,若不是北边黄石高速上的汽车疾驰而过,这静默的一切似乎与千年前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同。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位于冀中平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周围商代文化层分布亦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商代中期的居住遗存和墓葬。史学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早于殷商文化。

  遗址附近,几位村民正在享受着早秋的落日余晖。他们告诉记者,黄土堆古已有之,在台西、庄合、故城和内族四村之间的耕地上,分布着三个高大的土丘。依其方位,群众称之为“南台”“西台”和“北台”,统称“土疙瘩”。在一马平川的田野中,这三座土台非常显眼,矗立千百年的土疙瘩,在台西村的村民眼中早就习以为常。谁知这千年“土疙瘩”竟是地下的“聚宝盆”。

  年过古稀的申玉山是土生土长的藁城人,他曾在藁城文保所工作多年。他回忆说,在“西台”,解放前曾挖出过不少青铜器,大都被地主豪绅勾结古董商转卖了。1965年至1972年间,台西村村民在西台南侧取土时,发现过成组的青铜礼器和一件长达39厘米的玉戈,以及铜鼎、匕、矛、石磨等。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鉴定为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世纪)的文化遗存,一件接一件文物的出土吸引着专家学者们的目光,这其中就有名震天下的铁刃铜钺。

  铁刃铜钺受瞩目 考古专家齐聚藁城

  

  台西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铁器——铁刃铜钺。在河北博物院中,小小的铁刃铜钺有着青铜器特有的绿色光芒,内层的铁也清晰可见,就是这件文物引起了当时文物界的震动,它证实了至少在距今34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已经将铁用于制作兵器。

  “非常难得,非常罕见!这是商代中期用铁的证据,全中国出土商代铁器的遗址也就两三处。”74岁的孟繁峰是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他告诉记者,铁刃铜钺说明历史上的台西人通过实践已经对铁的性能有了初步认识,懂得铁是比铜硬度更高、更耐磨、更锋利的金属,预示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孟繁峰回忆,省里专家立即拿着铁刃铜钺北上,北京的专家也颇为震惊。中国科学院院士裴文中、考古泰斗苏秉琦等全国考古学大家纷纷来到遗址现场,足以说明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重要性。他们对藁城台西商代遗址进行了高度评价,提出石家庄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发掘的殷切希望。

  1973年,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处组成了台西考古队,对“西台”两侧和顶部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自从考古队进驻到村里开始挖掘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土疙瘩”,突然成了全国的焦点,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不断有专家学者和政府领导前来参观。

  “考古发现轰动一时,遗址附近几个村子都抢着让考古工作队去他们村驻扎。热情的村民免费为考古队提供房屋用地,还甘愿为遗址挖掘充当免费劳动力。”孟繁峰说。

  田野考古徐徐开展 “地下之城”揭开面纱

  看着脚下这片熟悉的黄土地,申玉山回忆着当时考古发掘的场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一座座探方里,十余位考古队员拿着手铲一点点挖掘着“地下之城”的秘密。旷野上,烈日下,他们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在遗址旁,考古工作队盖起了三排房屋,用来住宿和存放文物。考古发掘、修补文物、整理资料……发掘工作有条不紊。

  据了解,1973年至1974年底,台西考古队对这个以三个台疙瘩(北台、南台、西台)为中心、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古代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在近2000平方米的范围中,发现了房子14座,水井两眼,窑穴(灰坑)133个,墓葬112座,获遗物3000余件,初步揭示了冀中平原商代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

  文字苍白,因为再多的叙述都无法描述考古专家们在藁城台西遗址倾注的心血。李捷民、唐云明、文启明、华向荣、刘世枢、陈应琪……多位老专家在发掘工作上鞠躬尽瘁,辛苦耕耘。在孟繁峰的回忆中,考古队领队唐云明更是因为一心扑在台西遗址的考古发掘上,而病痛缠身,上世纪90年代就早早离世。如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位老人还记得当时的考古现场。

  “我还记得,文物库房中摆放着许多文物,甚至对考古队的菜地、住宅等还有很深印象。”1976年,孟繁峰曾来到这里参观。他说:“第一次来,实在是震撼!”令孟繁峰震撼的是什么?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有何重大发现?3000余件文物,有何重要价值?下一篇,我们将继续讲述台西商代遗址的发掘故事。

2021-08-31 ——探访石家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之一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55866.html 1 听文物讲述三千年前的秘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