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日
第07版:风 物

芒种忙 麦上场

2021年06月01日

  □梁永刚

  熏风拂面,万木葱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时令这位好客的主人,刚把小满送出门外,芒种就急不可耐地跨入了仲夏的门槛。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三夏”(夏收、夏种、夏管)期间农事色彩最为浓郁的一个重要农时节气。“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此时,小满已过,夏至未至,我国黄淮流域进入农业生产活动最繁忙的季节。农谚说“芒种三天见麦茬”,过了芒种,就要开镰收麦了。乡间关于芒种节气的农谚,就像藏在草丛里的小野瓜,掂起藤就是一串,“芒种芒种,抢收抢种”“芒种忙两头,忙收又忙种”“芒种芒种,全家出动”。

  夏季的六个节气中,芒种最富有诗意,文学味道也最浓。散文家林清玄在《六月芒种》中写道:“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宋代诗人陆游在《时雨》一诗中写道:“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一词最早的出处来自《周礼》,“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忙种”,表明此时正是农人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候。乡谚“芒种忙,麦上场”的意思就是说,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故而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可谓是恰如其分。

  我国古代把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一壳百子,到芒种时节,小螳螂感应到了此时阴气渐强而破壳而出。“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螳螂是饮风食露的草虫,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因其飞捷如马,又叫天马;因其前二足如斧,也叫斧虫。二候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一种小型猛禽,也就是“劳燕分飞”的“劳”。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它的鸣声局促尖锐,声声是别春之离愁。当然,伯劳初啭月微明,亦是仲夏夜寻梦的美丽诗意。三候反舌无声:与伯劳鸟相反,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鸟,此时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另外,一些雀鸟此时也不再发声鸣叫。

  因芒种节气交近农历五月间,故又称“芒种五月节”。在古代,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南朝梁代崔灵思在《三礼义宗》中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古人讲究善始善终,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农历五月芒种节上送花神归位,花朝为始,芒种为终,一迎一送,有去有来,离而不伤,风雅之至。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在南方,芒种时节梅子成熟,民间广泛流传着“煮梅”的食俗。芒种煮梅,解渴消夏,实乃一件快事和雅事。芒种煮梅习俗,据说开始于夏朝,由于梅子又酸又涩,难以直接入口,于是民间创造出了多种煮梅之法,让人大饱口福。三国时,“青梅煮酒论英雄”和“望梅止渴”的典故广为人知,梅也因此被赋予了特别的文化内涵。所谓“青梅煮酒”,其实就是将青梅置于黄酒中加热,等到青梅略微变色,趁着热乎劲儿饮上一口,梅子的酸甜借着黄酒的醇香荡漾开去,令人心旷神怡,齿颊留香。宋代诗人谢逸有一首《望江南》的诗,里面对“青梅煮酒”的描述可谓生动传神:“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

2021-06-01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44928.html 1 芒种忙 麦上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