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本着“政府要绿、农民得利、社会受益”的原则,我市坚持以市场化思维推动造林绿化工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造林绿化中来。全市的造林主体已由过去的农户,发展为现在的公司、企业等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市场主体。造林模式也由过去的零散、分散,发展为现在的规模化造林。
创新造林绿化模式,大大激发着植绿内在动力。借助市场主体优势,一个个过去粗放、分散的果林逐渐发展成了现代化的农业园区。
用心呵护
让绿色成为永恒的风景线
三分栽,七分管。精细管护是保证树苗成活的关键。
在位于井陉县南障城镇北障城村太行“天路”东线两侧的植树现场,井陉县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杨永芳正穿行在树苗间,逐一检查树苗的情况。杨永芳不时蹲在树坑前,给工人们讲解管护常识。
为确保造林绿化质量,井陉县成立了林木管护技术指导小组,100多名经过培训的林果技术乡土人才,深入到乡镇、村,除了从打大坑、多施肥、换好土等技术层面进行指导外,后期还重点对浇水、定干等关键环节展开不间断指导,以精细管护措施确保浇水进度和后续管护质量。
“除了指导专业队伍管护外,我们在选购苗木时也安排了专人进行指导,从源头上保证成活率,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成一片。”杨永芳说。
如今,行走在我市广袤大地,你会发现,中心城区绿意融融,公园、游园犹如一颗颗绿宝石散落在城市中;主次干道景观优美,绿化彩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呈现出“一路一景一特色”;太行山森林郁郁葱葱,城市防护林和农田林网、生态廊道为城市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乡村不仅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句中描绘的碧水青山美景,更实现了经济林、花卉苗木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蓬勃发展,增加了林农收益。
在播绿造绿过程中,生态文明的种子也“种”进人们心田。为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全市大力开展“绿色”活动,通过举办植树节、爱鸟周等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大地披绿”“增绿护绿”工作中,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崇尚自然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荒山披上绿衣,道路系上绿带,城区装上绿芯……如今,一个林路相依、林城相融、人与树木森林和谐共生的美丽石家庄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