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刚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在古代,乡间几乎没有任何水利设施,庄稼“靠天收”,老百姓“靠天吃饭”,故而流传着“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只有天上下雨,滋润万物,百谷才能茁壮生长,丰收有望。《通纬·孝经援神契》曰:“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静明洁也。”《群芳谱》有言:“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关于谷雨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是为纪念造字的仓颉。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相传因仓颉造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黄澄澄的谷子雨,万民得救。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作为春夏之交的一个节气,谷雨到来便意味着春天离去。料峭的春寒已经结束,柳絮飞舞,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呈现出一派浓郁明媚的暮春景色。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因降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振翅飞翔提醒人们播种,然后是在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了。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谷雨三候的物象:“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对于喜爱品茗的喝茶之人来说,谷雨是一个美妙宜人的时节。空蒙的雨雾中弥漫着丝丝缕缕的诗情画意,夹杂着细细碎碎的雨声,适合斟一杯清茶,细酌慢饮。谷雨是采茶的黄金时节,民间流传着“谷雨谷雨,采茶对雨”的谚语。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茶和清明茶同为茶中佳品,是好茶者的福气。谷雨前采制的新茶俗称“雨前茶”,泡后一片片嫩叶如枝头再生,色泽明亮、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久泡仍余味悠长。三五知己,远离尘嚣,品茶谈诗,不亦乐乎。啜一口,便有缕缕清香盈满肺腑,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被荡洗一空,一颗蒙尘的心顿时澄澈透明。
徜徉在诗林词苑中,关于谷雨的古典诗词可谓俯拾皆是,精彩纷呈,如一缕缕清新淡雅的风,又似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谷雨是一个温暖美妙的意象。唐朝诗人周朴的《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算得上描写谷雨的佳作:“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在乡间,农人们细数着一个个节气,踏着时令的节拍,播种希望,收获庄稼,喂养着一个个平淡的日子。谷雨节气也不例外,与农事息息相关。谷雨时节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民间农谚有“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等。谷雨前后,那些尘封的植物种子得以重见天日,经由农人粗糙的手掌,播撒进泥土之中,随着一场喜雨,渐次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孕育出崭新的生命和蓬勃的希望;再看那一地葳蕤的麦苗,昂起了头,挺直了腰,潜滋暗长,扬花灌浆,焕发出谷雨时节喜人的绿色、盎然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