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号召以来,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地全民健身热潮,石家庄作为创建城市之一,近年来通过增加场地设施保障、打造品牌赛事活动、扶持基层体育组织等有效举措,推动全市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积极打造充满运动活力的省会城市。在十四五开年之际,本报推出全民健身巡礼系列报道,从各方面展示我市全民健身事业蓬勃活力。
□本报记者 刘真
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离不开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不断提升和完善。体育设施让公众参与体育运动越来越便捷的同时,朝着国际化、专业化快速前进。一座座屹立于城市中的现代化大型体育场馆,网络化覆盖各区域的体育健身体系,遍布城市的大大小小的体育健身场所,满足着人们对运动健身的多元化需求。
城市规划预留体育用地
西环公园位于桥西区西二环与南二环交会处附近,周末市民纷纷来这里休闲锻炼,哪怕是一年里最冷的数九寒天,都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这座体育主题公园是在2018年夏天正式对外开放的,园内配套建设了一个标准的轮滑场,沿着人工湖岸铺设有一条塑胶健身步道,深受附近居民欢迎。63岁的刘祥文就住在旁边的小区,退休那年正好西环公园竣工,从此他就养成了每天到这里跑5公里的好习惯。
“6点闹钟一响就起床,从家溜达到这里也就五六分钟,路上正好热热身,到公园沿着湖跑上三圈,这里景色好空气新鲜,出一身汗特别舒坦”,刘祥文对记者说。他的健身故事,是石家庄打造10分钟健身休闲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着力建设多种类型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市政建设在设计方案中为体育用地做好规划,丰富公园广场、废旧厂区、街道社区等城市空间的体育健身元素,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大众开放,让广大市民都能方便地找到身边的健身场所,切实解决了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
体育场所成为城市景观
沿着滹沱河畔的健身长廊奔跑,总有花儿相伴,或是一路向西在山前大道来一次畅快的骑行……多种多样的运动场地成为石家庄最美的城市景观,只要热爱运动,在这座城市就一定能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体育健身场所。
经过多年的统一布局和建设,体育公园、轮滑公园、健身绿道、自行车骑行道、社区健身路径和农村体育健身惠民设施,遍布城乡,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呈现出了多元化、网格化、智能化的特点。
2018年8月,石家庄市起草了第一版《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将增加全市人均体育用地作为一项民生大事来落实,争取让石家庄与全国公共体育设施发达城市看齐,跻身全国的第一方阵。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石家庄全市街道级体育用地达到248处,规划体育用地超过500公顷。仅2020年一年,全市就新建了39个笼式球场,安装505套便民体育设施。如今,全市共拥有多功能体育场地217个,社会足球场229块,健身步道总长1446公里,目前,我市共在农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179个,覆盖率达82%,其中市管区县达100%。
构建现代体育服务体系
在我市全民健身设施遍地开花的同时,一座座现代化的专业体育场馆也拔地而起。目前,石家庄作为全省拥有体育场馆最多的城市,2018年,为承办河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裕彤国际体育中心、中山体育馆等场馆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在旧场馆原址新建的市射击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市游泳馆)也集中亮相,这些场馆中,除一些项目特殊的场馆外,绝大部分都面向公众开放,为人们提供专业的体育服务。
2020年12月,位于中山东路的石家庄滑冰馆竣工并完成验收,标志着省会大型功能性公共体育场馆基本齐备。这座拥有国内一流水准冰场的滑冰馆,已经迎来了我市为河北第三届冰雪运动会紧张备战的小运动员们,场馆对外开放的方案也在有序推进中,届时将为省会全民健身再增添一抹亮色。
2020年底,我市在河北省率先实现了县级室内滑冰场馆全覆盖,为全民健身与冰雪运动普及提供了充足的场地支持,让更多人能够上真冰真雪,真正体验到冰雪运动的乐趣。
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全民健身工作会以大众需求为导向,在做好“增量”的同时,提升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继续优化体育健身环境,对场馆开放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评估,为公众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