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第12版:要 闻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03月18日

  (上接第十一版)

  四、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加快构建“6+1+4”政策框架体系,推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往来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积极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强化首创性、差别化制度创新,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外资“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减少办证时间,降低企业成本。建立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自贸办、市直各部门和片区管委会高效协同开展合作,推动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制度创新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努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专栏46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

  1.提升口岸功能。积极申建石家庄市进口药品口岸的功能性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获批进口药品口岸资质并运营,启动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的申建工作。积极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运营。加快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监管场所申建。打造北方地区高端饰品加工及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国际班列集货中心建设,配合石家庄国际机场积极争取第五航权,打造航空综合物流枢纽。

  2.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以国际光电机电产业园为依托,打造高端光电机电设备综合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机电设备生产、销售、物流企业、第三方检验机构、金融机构等,开展保税展示、零部件分拨、产品验收、专业培训、技术交流、设备维修、设备再制造等业务,争取建成我国北方地区集机电设备展示、销售、零部件仓储分拨、检验检测、技术培训、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服务基地。积极开展与荷兰卓迈投资集团的合作,共同打造华北地区航空维修、航材贸易、航空培训等航空产业及航空关联产业的发展集聚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为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孵化培育平台。加快引进和培育国际化及国家级展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智慧医疗等楼宇经济产业。

  3.强化金融创新。以金融创新及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为依托,着力打造金融产业发展集聚区,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金融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承接平台。以市场化方式合作引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强相互之间合作,鼓励支持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布局发展。

  4.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绿色出行和智慧交通建设战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道路内通外联,加快实施太行大街、新城大道北延至综保区(新城铺镇)道路建设,启动S303(G107至S204)、潘咬线(机场路至正无路)拓宽工程,推动公共轨道交通入区,实现空铁路的紧密衔接,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多样化的集疏运体系。  

  第五十二章 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

  

  坚持双向合作、优势互补、质效同进,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强化稳外贸稳外资,积极推动区域合作。

  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别园中园,吸引高端高新产业项目向开发区聚集。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和中央商务区为重点,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总部、分支(办事)机构,重点引进龙头型、平台型、总部型项目入驻石家庄,加快建设经开区国际医药食品产业园。鼓励在沿线国家创新创业,设立研发中心、离岸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区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促进优势产业、企业、技术和品牌向境外输出,依托境外园区和境外重点项目,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完善信息共享、咨询服务、投资合作促进机制等载体平台建设。加强对外开放风险防范,建立“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

  二、促进“三港”融合

  积极推动空港、陆港和海港联动发展,促进相互开放协同、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益,加快打造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跨境电商交易中心,构建联程运输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突出正定国际机场在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中的地位作用,大力发展支线航空、通用航空和临空经济,进一步完善空港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空港影响力。依托冀中南智能港,高标准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完善配套服务体系,集聚资源要素,布局发展临港适铁产业,强化枢纽设施能力建设,提升保税服务功能,畅通对外通道,打造“一带一路”陆港枢纽经济高地。畅通陆港与东部沿海港口联运通道,促进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式”发展,实现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运输增效、物流降费。

  三、促进外贸外资提质增效

  实施外贸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市场布局,加强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药、服装、果品等外贸转型基地和外贸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国际认证。着力抓好中国(石家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工作,发展壮大各类跨境电商主体,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平台、企业和园区,探索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技术标准、业务流程,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提供出口产品存储、展示、销售、售后服务全程一体化服务。推动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外贸企业帮扶政策,带动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行业出口领军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培育一批出口超百亿的外贸龙头企业。积极扩大中高端出口,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优化资本、消费品贸易结构,扩大中间品贸易规模。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培育一批文化、旅游、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示范企业。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稳外资政策落实力度,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扩大外资规模。以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境外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外资渠道。加大投资促进力度,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优化外资结构。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以上。

  四、推动与其他地区合作发展

  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先进地区,推动政、商、研、学、产等各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加大产业、科研、人才、资本和政策对接,围绕我市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用好“廊洽会”“数博会”“进博会”等重大招商平台,举办专题洽谈推介活动,提高城市影响力。支持“校企合作”“银企合作”和以商招商,推动优势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破解我市优势产业在技术、资金、体制机制等领域的发展瓶颈。对标对表成都、武汉、西安、郑州、济南等省会城市,研究追赶策略,着力在城市建管、营商环境、人才科技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成功经验吸收借鉴,提升我市省会首位度和综合实力。积极推动新国际友城建设,不断拓展我市对外交往渠道,全面提升我市国际友城发展质量。

  五、做好援疆援藏工作

  按照对口支援地区的需求,改进和完善对口支援模式,认真总结经验,提高援助效能。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做到精准选派、科学使用。推进经济援疆和产业援疆,帮助受援地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扎实做好科技援疆,统筹我市优势科技资源,进一步扩大科技合作及成果对接。积极开展教育援疆,重点支援困难地区改善办学条件,选派援疆教师,积极接收教师来石培训。积极落实上级援藏工作任务,加强对口支援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度。

  

  专栏47 高水平开放合作

  1.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以打造集仓储、物流、加工、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京津冀重要陆港为目标,按照“建枢纽、畅通道、强口岸、促贸易、聚产业、造新城”的发展路径,以高邑火车站为核心,优化空间布局,规划打造口岸物流、临港产业、陆港新城三大功能组团,全力打造服务冀中南辐射全世界的陆港型物流贸易中心。

  2.海外招才引智。推进“外专百人计划”,每年实施重点人才计划项目8项以上,支持诺奖工作站建设。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支持海外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和外国院士工作站建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吸引海外科研人员来石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逐步启动重要科研岗位全球招聘。通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加国际科技组织等,培养熟悉经济管理和国际惯例的科学家队伍和科技型企业家队伍。

  3.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技术交流,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开展现代农业国际新技术交流、国际医学技术合作高端论坛、国际人工智能学术交流论坛等活动。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的国际友城关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建1-2个友好城市。

  4.稳外资稳外贸。实施外贸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推进灵寿县保税物流中心(A型)监管场所、丰树(灵寿)综合供应链产业园、藁城区宇培冷链物流基地、元氏县立邦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北方生产基地、晋州市普洛斯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增强利用外资发展后劲。梯次推动嘉禾农业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联合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5.援疆援藏。加快推进新疆31团火车客运站站前停车场、31团第二幼儿园等9个援建新疆31团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援建新疆库尔勒香梨良种苗木基地、库尔勒市家禽标准化养殖基地等24个项目建设。精准择优选派援藏干部人才,在医疗、教育、旅游专业技术、农业种植及林果专业技术等领域,通过“组团式”“小组团”、短期援藏等多种方式搞好“传帮带”;合作培育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加强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品牌和加强宣传推介,推进香孜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进程,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第十五篇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各领域民生短板,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五十三章 稳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妥善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重点群体就业等突出问题,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水平。

  一、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

  积极扩大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好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容量有机结合,主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县(市、区)和开发区合理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岗位,推动充分就业。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有一定特长农民等重点人群创业,建设好一批示范性的创业孵化基地。拓展新型就业渠道。适应后疫情时代要求,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多渠道就业。完善就业监测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的能力。大力开发社区等公益性岗位,优先保证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累计超过45万人。

  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规范收入分配和工资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初次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正常调整机制,推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地市以上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全面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鼓励和支持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收入。健全职工工资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三、持续提高转移性收入

  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职能作用,统筹财政资金和上级转移支付,多渠道多举措做好“六保”各项任务财政资金安排。强化政策资金整合,确保基本民生支出需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社会保障托底,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财政政策与消费政策协同,积极做好财政促消费专项资金,积极推出消费券、惠民卡等相关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实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基础工作,完善和规范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力度并明确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养老、医疗、社保覆盖面,提升各项保障标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生活保障水平。保障低收入人群救助待遇,落实重大疾病生活保障、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防贫保险、产业就业扶持等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经营性收入。

  

  第五十四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坚持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建设覆盖城乡、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新增100所优质示范园。不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市、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办园条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学校信息化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配置县域内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快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加大中小学学位供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新改扩建工程,巩固义务教育大班额消除成果,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和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大名教师引进力度,建设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主城区普通高中资源教育布局,在城市二环外建设一批寄宿制高中学校,为义务教育腾出发展空间,到2025年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62所,普通高中学生在优质高中就读率达到80%。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完善民办学校分类支持政策,实施民办中小学校质量提升计划,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多元、优质、特色发展。

  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积极推进职教攻坚计划,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造全省一流、全国有位的职业教育品牌。优化发展职业教育,围绕“4+4”现代产业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创建全国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着力加强灵寿县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建设。积极推进高水平职教园区建设,构建全产业链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京津冀高质量蓝领职业教育基地。调整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做强做大优势领域,推动优势学科高层次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三、创新发展高等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质量提升,加快市属高校园区建设,统筹推进、突出重点,进一步增加投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一流团队,建设高水平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用好独立学院转设支持政策,推进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和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与省属独立学院合并转设工作。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扶持发展一批涉及重大民生的学科专业,认真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扩大规模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促进高等学校提升质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鼓励市属高校特色办学、错位发展,支持打造特色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积极支持引进“双一流”大学在我市设立研究生院或分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深化社区教育石家庄模式,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注重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健全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使学习者有机会通过直接升学、先就业再升学、边就业边学习等多种方式成长成才。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老年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保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完善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深化中小学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中小学中、高级教师比例,推进“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健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课程开发与课程资源保障机制,探索市域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市域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推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采取点线面体层次化推进策略落实推广应用,带动基础教育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形成一批本土化的教学改革成果。稳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支持与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深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专栏48 教育强市

  1.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扩容提质,持续优化办园结构,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培训提升项目,进一步扩充普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新改、扩建幼儿园48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及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及以上,创建100所示范性幼儿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2.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支持城镇规划建设中小学校,扩大学位供给,主城区规划新改扩建中小学校80所,推动新建小区按人口规模单独或联合配建中小学,其他县(市、区)规划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98所,满足居民子女就学需求。

  3.城镇普通高中能力建设。在新三区与主城区结合部,各规划建设1所3000人规模普通高中,推进主城区与新三区一体化发展。实施主城区高中学校外迁工程,规划在主城区二环和三环之间新建5000人规模全寄宿制普通高中学校4所,疏解主城区完全中学的高中段学生,为义务教育腾出空间。启动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正定新区分校建设,加快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整体改造、市第二中学整体改造四期工程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4.职教园区提升提质。进一步完善市职教园区功能,完善共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在校生规模。大力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加大园区学校教学实训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努力将我市职教园区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有位的京津冀蓝领教育培训基地。

  5.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全力推进高校园区建设,支持相关高校陆续搬迁入驻高校园区。推动石家庄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建成应用型大学。加快推进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合并转设升格为本科高校。鼓励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转型为师范类学院。推动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升格本科,更名“河北正定师范学院”,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

  第五十五章 建设健康石家庄

  

  深入实施健康石家庄行动,全力打造全国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引领区、国家现代健康产业和宜居医养样板区。

  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建立普惠便捷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基于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即时应急联动。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积极开展重症患者愈后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服务,维护公众心理健康。加强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全面整合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链条。创新生命健康管理模式,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深化健康大数据共建共享和普惠应用。深入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护,实现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全覆盖。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每个县建成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实施健康石家庄促进工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居民合理膳食,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施大健康产业推进工程,积极引导医养托幼融合发展,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二、推进医疗服务提质

  全力提升市级医院服务能力,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石家庄院区”,强化呼吸专科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达到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谋划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慢病诊疗中心、老年病康复诊疗中心,全力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专业设置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用专科带动综合,大力加强肿瘤、心血管、骨科、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等薄弱领域重点专科诊疗能力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专科。完善基层基础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与定位,根据人口的新增情况,及时增设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大力改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条件,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分级诊疗,有效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高效分级诊疗网络,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三、促进中医药发展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培育中医药临床优势,建设高水平国医堂,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做亮石家庄中医药黄金招牌。推动建立中国北方中医药健康城,谋划建设中国中医药大学。持续强化中医药人才引进,建立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制,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重大疫病救治能力。依托以岭药业、神威药业等全国知名企业,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

  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巩固“四医联动”改革成果,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完善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人财物统一管理、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的医联体发展机制。深化村医、村卫生室同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健全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鼓励社会办医。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增强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综合救治能力。

  

  专栏49 健康石家庄

  1.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利用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的品牌、技术、人才优势,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石家庄院区”,强化呼吸专科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达到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

  2.市级医疗服务中心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市慢病诊疗中心、市老年病康复诊疗中心、市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市传染病重症救治中心。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发挥市第五医院作为疫情定点收治医院的作用,强化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负压病房和重症监护病床,提高传染病重症救治能力。

  3.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支持人口规模大、基础较好的县(市、区)规划建设三级医院做为本区域医疗中心,推动鹿泉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藁城区人民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扩建,栾城区人民医院迁建,实施井陉矿区人民医院提升项目。到2025年,力争实现5-7个县(市、区)均建成一所三级医院,提升县域疑难重症诊疗能力。

  4.健康信息惠民。着力破解“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就医堵点问题,推进医院电子健康码的普及应用,逐步取消院内实体就诊卡,推动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就诊“一码通”。加快医保卡和健康卡的功能整合,实现医保诊间结算在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全覆盖。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互联网医院数量逐步增加,智慧医疗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完善。到2025年,全市建成5家以上互联网医院。 

  五、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全国大型体育赛事。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重点加强乡村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深化体教融合,深化体校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提升健身活动水平,普及和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建设高水平、全覆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科学指导服务,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升输送人才质量,力争实现石家庄竞技体育在奥运个人项目金牌重大突破。持续强化冰雪运动开展和后备人才培养,打造冰雪品牌赛事。加大体育产业扶持引导力度,进一步提升石家庄马拉松赛、中式台球国际公开赛、自行车环城赛等赛事影响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全国赛事活动,以滹沱河龙舟文化节、正定古城定向赛、行走太行户外运动节、石家庄圣地100马拉松等为重点,打造体育+融合发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弘扬体育精神,挖掘提炼体育文化,输出体育正能量。

  (下转第十三版)

2021-03-18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36313.html 1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