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第07版:要 闻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03月18日

  (上接第六版)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面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一批服务设施陈旧、资源浪费严重的商场、酒店,提倡环保节约的服务方式,力争实现全域服务业生态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产业化改造,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品种、品质和品牌上突破,提升种植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的生产效益。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园区、产业间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加快发展融设施运行服务、监测评价验证和环保贸易融为一体的节能环保服务业。

  二、推进生态产业化

  依托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优势,创新经营生态模式,提升经营生态效益。不断扩大花椒、冬枣、板栗、石榴、连翘、皂角、桑树等特色经济林种植规模,稳定梨、苹果、大枣、核桃等干鲜果品种植面积,提质增效。着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经营体。坚持“叠加化”发展,积极拓展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打造一批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片区;依托以岭健康城、白鹿温泉、漫山花溪、西部长青等休闲健康养生基地,打造特色康养品牌;整合全市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发展集都市文明、田园风光、养生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坚持矿山恢复、河道治理与催生新业态相结合,培育发展工业遗迹游、滨水休闲等新产业。坚持“链条化”发展,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订单农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着力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专栏27 生态经济

  1.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程。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支持鼓励工业企业积极申报省级绿色系统集成专项。“十四五”期间,每年扶持10家制造企业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示范,支持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绿色园区建设示范。

  2.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建材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典范。到2025年底,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3.9%。

  3.绿色商场、饭店示范。鼓励商场、饭店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推广应用节能照明、节能冷藏等高效节能设备,加强中央空调和电梯等主要耗能设施节能改造,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十四五”期间,鼓励商场、饭店开展绿色示范创建活动。

  4.经济林。大力发展高效林果基地,重点培育5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林生产基地。抓好太行山高速生态经济景观带工程、北部京石高铁和京昆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程、市旅发大会线路两侧绿化工程等8大营造林绿化工程。

  5.林下经济。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支持农户将承包林地以租赁或抵押等形式入股林下经济企业,大力发展林花、林药、林油、林草、林粮、林菜、林菌、林禽、林畜等模式的林下经济,培育区域化的特色林下产业。

  6.生态康养旅游。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加快推进西部长青小三亚、西柏坡柏里水乡景区、平山佛光山景区、灵寿锦绣大明川小镇、灵寿车谷砣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集都市文明、田园风光、养生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康养旅游基地。

  7.生态休闲农业。以沿高速、沿高铁、沿国道、沿滹沱河两岸发展为重点,深挖田园风光、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以滹沱河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赵县志辉现代农业园区、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区、栾城现代农业城、藁城区派尔理想国、井陉17°理想谷建设,打造一批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

  8.调整旱地作物。建设太行山中药材产业带。推广张杂谷、甘薯、樱桃等特色优势作物,推动旱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第七篇 加强大省会建设,打造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

  

  全面提升省会综合实力和品牌形象,按照省委要求和省“十四五”功能定位,加快建设以石家庄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都市圈内人口流动、交通连接、产业协作、生态共治、制度联动创新,打造全国区域发展增长极。

  

  第二十五章 全面提升主城区形象品质

  

  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统筹滹沱河南岸北岸协调互动,加速推动城市北跨拥河发展,打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城市记忆与现代产业交融、地域特色与时代风尚结合的现代化大省会。

  一、着力拓展发展空间

  以战略、体制、模式和技术创新推进石家庄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加快促进人口、产业和服务要素集聚,增强城市承载服务功能和聚集辐射能力。调整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主城区“退二进三”“退三优三”步伐,着力实施污染企业、低效商贸物流企业外迁,加快实现职住平衡。调整优化水源保护地规划,研究确定滹沱河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范围,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在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和岗黄水库满足城市用水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省会城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协调推进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搬迁,解决省会西北方向航空限高等问题,释放城市发展空间。

  二、建设滹沱河黄金水岸

  充分发挥滹沱河串联城市发展核心作用,制定滹沱河经济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继续深入实施滹沱河水生态修复,加大河槽深度清理和宽度适当拓展,强化河流水生物多样性保护,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建设高层次复合型滨水发展带、高端城市功能集中承载地、现代化省会城市新视窗,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主轴带、省会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冀中南文旅产业核心区,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机构,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石家庄城市实力跃升、魅力增强、形象嬗变。

  三、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现代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更新行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聚焦医院、机关事业单位、老旧小区等停车矛盾区域,加快建设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城区道路56条。强化城市无障碍化建设。启动实施城市直饮水入户工程,提升城市供水品质。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北部区域排水管网建设,全面优化城区雨水管网,完善排水体系建设。推进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积极推进西柏坡电厂、上安电厂余热入市。

  四、强化城市精细管理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加大信息通信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推进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消防等应用体系建设,建设“城市大脑”,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以克论净”标准,推广“水洗机扫”作业模式,从“地面、立面、顶层”全方位整治环境容貌。创建一批美丽街区、精品街道。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便民市场,开展人行道专项行动,依法整治违规占道行为,从源头解决占道市场问题。对市区主次干路、重点区域进行景观整治提升。建立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五、着力打造城市品牌

  精心搞好城市设计,建好城市标志性地段、景观、建筑,打造城市靓丽名片,塑造城市风貌。改造提升石家庄市老火车站区域,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推进解放大街中央绿轴建设,加快建设新客站东广场区域,打造“城市客厅”。强化石家庄站、石家庄北站、东客站等关键交通枢纽提升改造,打造高品质的对外枢纽门户。改造提升和重点打造一批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特色商业街区。依托滹沱河生态环境整治,加快滹沱河沿线园林景观建设,着力构造优美天际线。严格保护大石桥、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等城市文化遗存、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延续城市文脉。启动“城市原点”标志建设,打造城市标志性景观。建设生态家园,实施城市公园绿地扩建工程,打造15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提升主城区“一环、四横、六纵、多节点”夜景亮化水平,建设省会标志性夜景景观亮化区域。

  专栏28 提升主城区承载能力

  1.城市更新改造。有序推动棚户区、城中村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实施主城区东庄、西庄、东兆通、方村、贾村、南栗、南位、南王、振三街、康庄、大西帐、宋营太行机械厂宿舍片区、桥西区老旧小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

  2.提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太行大街、槐安路东延线等骨干路网周边基础设施,加快桥西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渗滤液处理设施、医疗废物焚烧生产线、桥西区污水处理厂扩规、长安区西兆通再生水厂和地上公园、滹沱河污水厂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东南部退水渠建设,加大市区排水管网建设,加强市区道路桥梁整治,持续提升城区承载力。

  3.提升环卫设施。加大环卫投资力度,提高“以克论净”标准,淘汰更新国三及国三以下环卫作业车辆,到2025年“以克论净”标准四横八纵达到每平方3克、其余道路5克。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5年,我市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施10座(目前8座),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供热燃气建设工程。建设完成上安电厂余热入市长输供热管道,启动剩余2根DN1400供热管道建设,建设完成上安电厂市内输配线工程;完成大温差热泵建设和远郊电厂改造;推进燃气管网改造提升,加强区域互联,保障燃气管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液化气总公司应急储备中心建设进度,消除第二储罐厂安全隐患。

  5.供水改造工程。对1457个老旧小区庭院管网、二供泵房、水表出户改造;新建新石南路等76条给水管道及改造翟营大街等98条给水管道,改造老旧给水管网11万米。

  6.提升便民市场设施。加快推进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改造提升社区便民店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

  7.城市管理智慧化。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燃气行业综合监管平台,深化市政、环卫、供热、供水等行业信息系统升级,实现城市管理大数据融合,打造城市管理的“智能大脑”。

  8.提升城市品质。重点实施高新区现代产业新城、高新区高铁新城、北站改造提升、南花园二期等标志性工程,完善照明设施,加强夜景景观建设,使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高品质生活圈,将石家庄打造成为有特色、高品质城市。  

  第二十六章 全力打造正定发展新引擎

  

  把向北发展、拥河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方向,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临空经济、文旅服务资源优势,加快创新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集聚,把正定建成省会最具活力、最有魅力、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的高质量发展策源地。

  一、织密高效交通网络

  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构建主城区至正定县半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新增新城大道、太行大街、中华大街等5条公交线路,加大现有线路发车密度,增加公交通行密度和通达深度。系统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向正定机场和正定古城方向延伸,推动机场、高铁、市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快捷换乘、一体化服务,构建正定全域“一张网、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

  二、加快产业创新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两区一枢纽”全新布局,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国际物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产业,构建古城、新区、综保区、开放园区组成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打造辐射冀中南、引领石保廊的重要引擎。高标准抓好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数字金融和跨境电商、数字创意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加快集聚一批智能制造、数字医疗、智慧旅游等数字产业,不断丰富“数字正定”应用场景,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河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三、打造公共服务高地

  加快推动主城区和正定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在教育均衡、医疗卫生、文化服务、健康促进等方面实现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石家庄市职业技术学院、省二院等向正定县疏解转移,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通过联合办学、设立分校等多种模式与全国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发挥国际会展中心、河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服务功能,着力培育引进一批大展大赛,提升正定品牌影响力。

  四、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滹沱河生态修复与河心岛改造利用,推动古城与滹沱河生态旅游有机衔接,打造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在全域旅游路线和产品设计中,通过文化创意的复原、激活、嫁接、再造,嵌入多元时尚文化元素。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影视、短视频、动漫产品创作,营造岁月的穿越感、沧桑感和震撼感,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文旅融合体验产品。

  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理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县、正定新区、综合保税区、正定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区域间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合力。加快中心城区其他相关功能疏解。引导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咨询公司等向正定新区搬迁,疏解中心城区非现代省会功能的同时,加快正定新区人口集聚。

  专栏29 正定新引擎

  1.数字经济赋能。发挥中国数字经济博览会名片效应,以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数字金融和跨境电商、数字创意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加快集聚一批智能制造、数字医疗、智慧旅游等数字产业,重点推动深国际·正定智慧港、河北玥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高端数字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辐射引领带动全市发展。

  2.开放创新引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两区一枢纽”全新布局,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国际物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产业,加快空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古城、新区、综保区、开放园区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开放型新经济、新格局。

  3.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正定古城文化和滹沱河两岸旅游资源,加快荣鼎·砂之船(石家庄)奥莱综合体、正定艺术小镇、河北北方大华京津冀服装装备文化科技创意中心等文旅产业项目发展,推动古城与滹沱河生态旅游有机衔接,积极推进滹沱河生态修复与河心岛改造利用,打造全市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4.公共服务提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通过联合办学、设立分校等多种模式与全国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努力推动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加快市档案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正定新区新校区(一期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石家庄市职业技术学院、省二院等向正定县疏解转移,完善政务中心功能,打造全省公共服务新高地。

  第二十七章 加快新三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鹿泉、藁城、栾城与主城区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度融合,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无障碍流动,全方位提升主城区一体化水平,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规划建设一体化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确定都市区域发展定位、空间结构、人口及用地规模,统一安排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立土地供应新机制,支持新三区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争取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总体规模,统筹解决区域“三线划定”中重叠图斑、基本农田调规等内容,赋予八区一县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和处置的管理权限,理顺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体制机制。统一调整基准地价,对新三区和主城区不同用地类型的基准地价进行调整更新,确保新三区与主城区相邻区域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水平平稳过渡和顺畅衔接。积极推动调整水源地保护防护范围,尽可能释放空间,打造滹沱河生态、文化、产业经济带,构建经济高效、结构合理、疏密有致、蓝绿交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捷的一体化新型城区。

  二、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

  明确产业布局功能区,主城四区极化“一核”引领,打造城市高端服务主导功能区,新三区强化“一环”支撑,打造先进制造主导功能区,与“一核”形成“东生、西数、南制、北贸、中服务”的经济开放创新发展增长极。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统一招商平台,统一招商政策,统筹主城区和新三区产业项目摆放,形成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工作内部竞争有序、外部竞争有力的良好局面。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循环化工园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东部产业新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地。提升新三区开发区能级水平,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支持区域内政策互相适用、数据共享共通,支持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全国产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三、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

  加大新三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完善新三区与主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优先在交界处新建幼儿园、中小学,鼓励主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同新三区医疗单位合作办医,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或逐步建设分院,进一步提升新三区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考虑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推动新三区与主城区交界处居民区就近使用供气、供热、供水等配套设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新三区人才建设,推进常态化优秀干部挂职互派、双向交流,鼓励新三区出台更加灵活的高级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交界处社会治理水平,支持新三区和主城区交界处乡镇数字化治理、网格化管理,率先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四、推动要素供给一体化

  加大新三区财政支持力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支持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鼓励运用地方债券。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加密八区一县重要交通干道、互联互通道路、快速路连接,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引导主城区客运站有序向新三区与主城区交界处搬迁,形成主城区到新三区和正定县半小时轨道通勤网。推动物流园区体系建设,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物流集疏运格局,调整优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主城区内的物流企业有序向新三区外围布局,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绿色高效的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专栏30 新三区与主城区一体化

  1.交通互联互通。谋划实施藁城区廉州路西延快速路、藁城区滹沱河观光路跨铁路立交桥、北二环东延、鹿泉区西三环北延、鹿泉区青龙山大道东延、栾城区天山大街南延、栾城区建华大街南延等项目建设,进一步联通新三区与主城区的交通网络,贯通新三区与主城区的道路。

  2.完善公园广场体系。结合重点区域拆迁,建设槐北公园(北区)等4座高品质公园,实施西山龙泉湖生态桥建设,打造西山-龙泉湖景观带,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园广场体系;对照星级公园评选标准,选择10座公园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30处特色突出、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园”,补足公园绿地短板,初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布局。

  3.提档升级道路绿化。以“四横八纵”、城市环路、新老城区连接线等主干道为重点,结合城市新建道路,打造高品质景观大道;对已建成的次干道、小街巷进行补植增绿,增植一批特色树种和造型植物,打造主题突出的精品街巷;在全市街道重要节点开展观花观叶植物增植,大力推进绿道绿廊建设,完善城市绿道绿廊布局。

  4.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在城区段滹沱河生态区布局标志性的园林建筑和特色小品;对民心河、太平河、环城水系景观进行提升,重点抓好滨河绿道打造及沿线公园改造;实施橡胶坝更换、河道清淤等水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城市水系愈发“水清、河畅、景美”。

  5.教育一体化。支持新三区优质高中段学校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新三区分别谋划新建1所3000人规模普通高中。

  第二十八章 完善现代交通网络

  

  加快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建成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完善都市圈内部轨道交通体系,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更好耦合。

  一、打造轨道上的石家庄

  加快都市圈外向城际铁路建设,推进石家庄到雄安新区城际铁路建设,打造石家庄与雄安新区快捷通道。加快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畅通石家庄与渤海湾便捷通道。谋划实施石邯城际项目,畅通石家庄与冀中南以及中原经济区便捷通道。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速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石家庄与邢台、辛集、定州、阳泉1小时轨道通勤网。加快都市圈内部轨道交通建设,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网络,2021年启动建设主城区至藁城区市域(郊)铁路,谋划连接主城区通往鹿泉区、栾城区、矿区及正定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加快形成主城联网、组团通线、市民500米见站、主要功能区高效连接的轨道交通网络,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融合,统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推进TOD城市综合体建设。

  

  二、完善公路路网体系

  加快推进津石、衡昔高速规划建设,积极谋划推进石忻、清魏高速项目规划实施,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强城市周边区域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对接,系统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加快升级改造重要拥堵节点,促进形成干线公路、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搭配合理、布局均衡、能力匹配的路网体系,畅通“微循环”。以城市快速路网和绕城高速为骨架,优化快速路集散系统,完善次干路、支路网建设,提升路网密度、路网容量和运行效率。

  

  三、拓展现代化航空运输体系

  积极融入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统筹推进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实施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加快培育区域航空枢纽,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做大做强空铁联运,打造华北地区枢纽机场和航空货运与快件集散中心。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支持行唐通用机场加快建设,谋划建设赞皇通用机场,研究栾城通用机场改扩建,拓展通用机场网络。

  四、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提升城区火车站能级,统筹规划建设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公交枢纽、地铁站点,强化枢纽间、枢纽与通道间、干支间等的衔接,规划建设重要客运枢纽的轨道交通引入工程,有效链接高铁、城际、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提高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形成城市内外和不同方式之间便捷、安全、顺畅换乘,打造城市综合交通中心。

  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强化公共交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交通装备技术的清洁化、绿色化。深化“公交都市”创建成果,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和公交场站布设,实现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深度融合,让公众出行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更便捷。积极推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汽车租赁等领域应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

  专栏31 现代交通网络

  1.轨道上的石家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项目4、5、6、7号等线路的规划报批工作,争取“十四五”期间全部启动建设,推动主城区轨道交通尽快成网。

  2.都市圈城市轨道网络。重点谋划覆盖全市的市域(郊)铁路网络,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促进都市圈融合发展。研究利用国家和地方铁路富余能力开通市域(郊)铁路的可能性;积极探索“市区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2021年启动主城区通往藁城区市域(郊)铁路,谋划鹿泉、栾城、矿区及正定机场的市域(郊)铁路交通项目的前期研究及立项工作,争取在“十四五”期间部分启动建设。

2021-03-18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36308.html 1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