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第06版:要 闻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03月18日

  (上接第五版)

  专栏21 产业数字化重大工程

  1.产业数字化示范。“十四五”期间,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每年选择20个企业开展数字车间、数字工厂等示范试点;在农业领域,每年选择3-5个现代农业园区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开展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3-5个示范试点。

  2.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提升。在电子制造、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D智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和供应链数据。到2025年,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工厂龙头企业,智能工厂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3.农村电商升级。各县(市、区)负责督促当地“三品一标”资质企业,积极筹划在电商平台上开设具有本地品牌的县级特色馆,汇集上传本地优势农产品资源。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相应的地方特色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十九章 提升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

  

  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数字化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有序开展数据共享开放工程,加快数字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智能化服务型政府。

  一、打造数字政府

  完善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全程网办功能,健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实体政务便民服务“一张网”。构建全市统一的跨部门非涉密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满足多组织协同办公需求。推进政务移动办公APP覆盖,实现移动办公与PC端办公协同互补的政务办公新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推动部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信用相关数据采集整合,逐步形成社会信用数据库。

  二、推进社会服务数字化

  整合全市医疗健康资源,完善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实现跨机构、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互联网+教育”大数据系统,推进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联网共享,发展互动教育、个性定制等在线教育服务。加强智慧平安社区,推进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完善社保业务基础数据库,构建数字化社保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设智慧体育平台,提升文体事业数字化水平。

  三、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以“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基础架构体系,创新打造契合城市发展需求的智慧应用系统,培育智慧产业生态,健全完善统筹管理制度和建设运营模式,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新型智慧城市。

  专栏22 社会治理“智慧化”重点工程

  1.推进政府数据归集和应用。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主要包括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和安全服务的云架构系统。全市服务民生、产业等领域非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数据存储、共享和运算,均依托全市统一政务云平台来实施,同时对上连接省级云平台。

  2.共享开放数据资源。加快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着力构建政府和社会互动的数据共享机制,鼓励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依法采集并主动开放数据,鼓励数据资源有序流通,鼓励市场主体开展数据交换和交易,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3.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升级交通智能调控模式,加强治安监管与应急防控的决策智能支撑能力,着力提升城市环境监测与国土管理等领域数字化水平,逐步实现城市治理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第一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鹿泉区建设。

  4.“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积极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安全适宜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建成3所以上市级、2所以上县级互联网医院。

  5.社会治理数字化。开展数字社区建设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每个县(市、区)滚动实施老旧小区数字化改造工程10-15个。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争取全市60%以上县域达到国家综合示范水平。实施数字政府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计划,实现政府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第二十章 完善数字化生态体系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探索数据驱动、平台应用、人机协同的治理模式,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为新制造、新消费、新服务开辟广阔空间。

  一、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加快数字化转型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加工、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最终用户智能数据分析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平台企业创新“轻量应用”“微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服务。培育“4+4”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树标杆示范,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新型生产方式,促进网络工厂、模拟制造、个性生产、众包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开放资源,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二、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

  推动数字技术在主城区和正定新区的典型应用。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大规模、全领域集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和感知体系,组织开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数字化指挥、演练及应用。建立健全全市应急信息网络和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疾病防控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充分应用天地一体化网络、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经常性培训和演练,推动部门信息资源高效互通共享,全面实现应急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三、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构建从多元归集、整合共享、开放流通到社会应用的数字要素市场,提升数据资源汇聚、采集和分析能力,加快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推动大数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钢铁、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等领域创新应用。支持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建设数据资产评估中心、数据资产确权中心、数据资产交易安全及风险管理中心、数据交易标准研究实验室、数据交易院士工作站等支撑机构。积极探索建立数据资产评估定价、交易规则、标准合约等政策标准体系。开展工业领域数据产品交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专栏23 数字化生态体系重点工程

  1.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装备、医药、食品等重点行业的领军企业建设和完善企业IT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基于IPv6的改造升级,支撑海量终端设备接入。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到2025年,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市覆盖各地、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得到普遍推广。

  2.数字基础设施。积极部署数字经济新业态试验设施,支持在有条件区域,率先部署5G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面向车联网、自动驾驶、无人运载工具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专用试验平台。加快部署TSN交换机、工业互联网网关等新技术关键设备,推进工业企业采用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新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等升级改造内网外网,协同推进5G、NB-IoT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部署。

  3.数字生态体系。完善生产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数字化生态体系,推进大数据交易中心、数字资产评估中心、数据资产确权中心、数据资产交易安全及风险管理中心、数据交易标准研究实验室等项目建设。

  

  第六篇 统筹发展四种类型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系统性

  

  高质量统筹发展“四种类型经济”,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发挥区域协同协作优势,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提升经济治理效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一章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聚焦提升城市发展位势,加快构建“一核一环多点”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城市创新力、承载力和竞争力。

  一、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地标

  以中央商务区为城市经济高端聚集高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打造、高水平建设,重点布局金融、商贸、总部、科技、文创等高端服务业,建设华北地区示范性金融商务服务业集聚地,打造城市中心地标。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为城市经济开放发展高地,建立全面创新开放的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前沿地标。以高新区为改革创新发展高地,全面加大政策体制改革创新力度,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地标。以特色街区为城市经济消费增长高地,提升休闲娱乐、商贸物流、文化风情等服务功能,打造特色发展地标。以滹沱河特色经济带为生态文旅高地,加快布局文化旅游、医疗康养、商务会展、科创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打造休闲旅游地标。

  二、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新业态

  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到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博会的影响力,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中国数字新城。提档升级会展经济,着力扩大数博会、通航会、旅发大会、药博会、动博会等重大展会影响力,打造面向国际、辐射京津的全国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着力做大楼宇经济,围绕金融、现代商贸、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强闲置老旧楼宇利用,盘活楼宇存量资源,打造一批专业化品牌楼宇。持续推进夜经济再提升工程,深度激活夜消费“新引擎”,打造夜经济地标、升级夜经济商圈。

  三、强化城市经济产业新支撑

  提升金融业,完善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推进桥西区金融创新开发区建设,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改造提升南三条、新华集贸商品批发市场,打造以商品展示、VR体验、私人订制、电子交易等多功能的商业中心街区。提升旅游业,培塑正定古城、滹沱印象、百年石门、鹿泉慢城、通航基地、都市桃源、淘乐国际7大城市旅游品牌,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培优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开放式科技服务体系和省会特色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办好十大工业设计产品概念奖评选、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等活动。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

  专栏24 城市经济

  1.“185”城市中心打造工程。“1”即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市级地标性城市中心;“8”即新规划建设8个区级城市中心,分别是裕华区东南智慧城、中冶盛世广场,长安区保利广场、荣盛-元泰,桥西区西美花街、祥云国际-塔谈国际商贸城,荣鼎商业圈、中储-红星美凯龙;“5”即谋划建设高新区天山世界之门、正定县滹沱河艺术生态岛、鹿泉区鹿泉北国奥特莱斯、栾城区北国传媒、藁城区信誉楼商业圈。

  2.亿元楼宇培育工程。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意见,设立楼宇经济发展基金,扶持一批高水平的亿元楼宇,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重点支持中冶盛世广场、永生万汇城、平安金融中心、富邦金融广场、隆基泰和大厦、中商大厦、元泰中心、融创中心、恒印智慧城市、颐高新经济产业园和金茂生态创智科学城等项目建设。

  3.总部经济提升工程。积极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企业总部,打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商务、居住和人文环境,加快推动中央商务区建设,在外围城区集中建设一批行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总体上形成“一核引领,多心支撑”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推进石药集团总部及BE中心、快手创新中心、华药总部、常山北明软件区域中心、藁城中国振华(石家庄)总部基地、高新区创新药研发总部及生产基地、栾城北方国际五金机电数字化总部基地、无极尚太科技北苏总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4.打造夜经济品牌。持续推进夜经济建设工作,组织各夜经济参与企业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商、旅、文、体融合发展,不断强化商超、综合体和商业街的基础设施提升、品牌业态调整。

  5.改造提升特色街区。开发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业态多样、文底深厚的商业街区,继续打造民族路步行街、火车头步行街、勒泰庄里街等12个品牌街区,推动县域特色商业街发展。加快各街区基础软、硬件设施建设,优化调整业态布局,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加大对各街区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我市商业街区知名度。

  6.建设“石字号”餐饮品牌。以“石字号”餐饮和金凤扒鸡、中和轩等老字号为重点,每年组织开展美食文化节,推动传承创新,提升餐饮服务水平,促进餐饮市场消费繁荣,打造石家庄餐饮品牌。

  7.培育会展品牌。全力办好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精心策划申办1-2个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的高端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培育和升级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高端国际会议和展览项目,举办1-2项国际体育赛事。策划申办1-2个以非遗和博物馆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题材的国家级产业峰会和展览项目,培育20个以上具有规模效应、行业权威性和知名度本土特色产业会展品牌,谋划中国(石家庄)冰雪(体育)产业博览会、中国(石家庄)国际奶业博览会、京津冀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交流对接会等国际化区域会展项目。  

  第二十二章 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县域特色经济振兴,推动产业集群跨行政区协同、高质量发展,破除县区壁垒,跨越行业沟壑,形成融合创新、协同合作、自我赋能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

  一、打造开放发展先行区

  突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在全市及冀中南高质量全面开放的引领地位和窗口作用,探索建立高质量全面开放体制机制和服务贸易新范式,打造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培育壮大微生物药产业链、生物制药产业链,开发系列产品,加快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产业,加快推动进口药品口岸建设,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大力发展临空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特色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临空农产品交易、跨境电商、临空文旅、临空金融等新兴业态,打造临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建立空港、陆港联运机制,积极推广“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打造国际物流创新发展高地。

  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依托高新区、鹿泉、藁城、栾城、正定、赵县、元氏、晋州等区(县),重点聚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及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环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带。依托栾城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新区和经开区、鹿泉开发区,布局发展南部产教融合创新、东部研企集成创新、西部央地协同创新等三大创新高地。依托高新区、鹿泉经开区、正定高新区,集聚发展电子信息主导产品及材料、软件开发及信息服务产业,支持晋州、赞皇、元氏、灵寿等县(市),布局发展电子信息协作配套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依托高新区、藁城,加快新型高端医药制剂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依托正定、赵县、晋州、元氏等县(市),加快上下游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打造京津冀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依托栾城、藁城、赵县、元氏等区(县),引导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集聚。

  三、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集区

  依托新乐、无极、晋州、平山、高邑、赞皇、井陉及井陉矿区等县(市),聚焦钢铁、建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推进产品换代、生产换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激发传统产业活力。支持平山、矿区打造精品特钢基地,支持赞皇·高邑建筑陶瓷、晋州·无极·正定装饰板材、平山·井陉矿区装配式建筑部件等绿色建筑集成基地、灵寿·鹿泉·行唐等装配式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循环化工园区新型化工材料和氢能基地、井陉钙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高邑、晋州、行唐、赵县、无极等县(市),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纺织服装、家纺布艺创意、皮革产业生产聚集区。依托赞皇、晋州、新乐、行唐、赵县、元氏等县(市),打造京津冀重要的精品蔬菜、干鲜果品、放心粮油、优质乳品、高科农业及特色加工食品生产供应地。

  四、打造康养休闲产业聚集区

  发挥太行山和滹沱河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坚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强化保护中适度开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健康养老服务项目,拓展休闲农业、休闲运动、民俗体验等新模式,发展集健康、养老、休闲为一体的新业态,打造康养休闲产业聚集区。提升发展太行山康养休闲产业聚集带,以太行山沿线山林水生态良好的地区为依托,积极引进京津战略投资,适度开发山岳型、森林型、古村落型、冰雪型等休闲项目,集中布局健康养老项目,建设“候鸟式”养老群落、特色康养小镇和一批健康养老产业综合体等各类养老设施,打造一批集健康、养老、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康养基地。培育发展滹沱河康养休闲产业聚集带,统筹沿河生态绿廊建设和乡村农业发展,簇团布局健康养老、休闲运动、医疗保健等项目,打造一批健康休闲特色小镇,带动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打造全市城乡居民周末休闲首选地和健康养老聚集区。

  五、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按照一山一水的自然脉络,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积极推进旅游线路、品牌、市场与京津一体化发展,建成京津冀休闲度假中心、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在西柏坡核心区强化红色教育功能和红色氛围营造,在赞皇、井陉等外围红色资源丰富区域,实施红绿结合,创新创意新业态项目,打造成集教育、休闲、养生、度假、体验五位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依托正定古城打造古城印象综合体验地和文化修学旅游目的地,依托华药老厂区、君乐宝乳业等发展工业游,培育发展天长镇、段家楼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衍生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宫灯、宫面、剪纸等旅游伴手礼加工制造业。突出嶂石岩、苍岩山、井陉太行古村落、五岳寨·驼梁、天桂山、蟠龙湖等不同地域特色,进一步丰富旅游新业态、新载体,创新开发商务会展、运动体验、影视演艺、主题游乐、民俗体验等新兴旅游业态。发挥平原地区农村田园、乡村民俗、文化遗存等优势,突出生态农业支撑和优秀文化引领,扶持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田园综合体、生态庄园和特色小镇旅游项目。

  专栏25 区域经济

  1.开放发展先行区。突出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在冀中南开放的引领地位和窗口作用,探索建立全面开放体制机制和服务贸易新模式。到2025年,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打造高度协同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2.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依托高新区、鹿泉、藁城、栾城、正定、赵县、元氏等区(县),聚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环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以上。

  3.传统产业聚集区。依托行唐、新乐、无极、深泽、晋州、平山、高邑、赞皇、赵县、正定、井陉及井陉矿区等县(市、区),聚焦钢铁、建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产品换代、生产换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到2025年,形成一批带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4.康养休闲产业聚集区。发挥太行山和滹沱河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坚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强化保护中适度开发,集中布局健康养老服务项目,拓展休闲农业、休闲运动、民俗体验等新模式,发展集健康、养老、休闲为一体的新业态。支持石家庄康养中心、河北野生原度假村、井陉矿区国和医养结合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立足冀中南、面向京津的康养休闲产业聚集区。

  5.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按照一山一水的自然脉络,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积极推进旅游线路、品牌、市场与京津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突破1.7亿人次。

  6.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高新区生物医药、高新区先进设备制造、经开区生物医药、循环化工园区化工、鹿泉区电子信息、栾城区装备制造、藁城区碳纤维新材料、平山县金属制品、无极县皮革和装饰材料、晋州市纺织、元氏县装备制造、正定县板材家具、行唐县乳业、赵县纺织、新乐石雕、灵寿县石材、深泽县日化、井陉县钙镁、高邑县新三台鞋业小镇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基地)发展,打造一批百亿级集群(基地)。

  第二十三章 提升发展园区经济

  

  统筹全市园区发展资源,合理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园区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发展。

  一、增强园区发展能级

  统筹各类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等,科学确定园区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实行园区动态调整、优胜劣汰,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影响力和整体实力。发挥国家级开发区“领头雁”作用,对标国内外先进开发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做优做美环境,做大做强产业,在全国排名不断进位。省级开发区围绕产业链延伸和完善,谋划布局配套产业,大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市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先导区。支持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扩区提质,加快壮大实力,提升综合发展能级。推进区域范围内各级园区实质性整合,推动企业入园,支持条件成熟的省级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

  二、推动园区专业化发展

  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打造产业聚集区,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和供应链、物流链稳定性,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向开发区集聚。突出高新区科技创新功能,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复制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做优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全面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三、增强开发区承载能力

  加快“新九通一平”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开发区到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站点等交通节点的快速通道,改善开发区周边交通配套条件。推动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加快打造一批“智慧园区”。改善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条件,新建一批信息服务、市场服务、投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开展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试点,推行“标准地”改革。加大政府投入,新增政府债券向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倾斜,鼓励园区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实行特职特聘、特岗特薪等激励制度,大力引进培养专业人才。

  专栏26 园区经济

  1.提升园区能级。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园区环境建设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园区质量和效益。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以上园区达到1家、超2000亿开发区达到2家、1000亿以上达到7家、500亿元以上达到8家。

  2.园区招大引强工程。瞄准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活动,壮大园区发展实力。每个开发区明确1-3个主导产业,年度主导产业招商项目不低于70%,每年至少引进一个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和5亿元以上的制造业内资项目,其中高新区每年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利用省外资金50亿元以上。

  3.园区外资扩量提质工程。围绕集聚高端高新产业,着力提高外资质量。确保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以上、开发区达到4家以上、0.5-1亿美元开发区达到5家以上。

  4.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按照绿色化、标准化、循环化的要求,加快“九通一平”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开发区到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站点等交通节点的快速通道,改善开发区周边交通配套条件。

  5.建设智慧园区。支持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鹿泉开发区、正定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开发区推进5G、区块链、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智慧园区”。

  6.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推动园区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强化客户思维、服务意识,推行“店小二”“妈妈式”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全力打造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和政策支持体系。

  7.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实施招才引智专项行动,到2025年,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国际人才城、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各类人才平台,分别达到20个和5个以上。实施创新平台提升专项行动,到2025年,每个开发区至少要拥有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10家以上创新平台。

  第二十四章 培育发展生态经济

  

  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化互动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生态产业,加快实现“绿”与“利”双赢,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契合度显著提升,生态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长。

  一、推进产业生态化

  以钢铁、石化、食品、纺织、建材等行业为重点,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强化质量标准为引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下转第七版)

2021-03-18 1 1 石家庄日报 content_36307.html 1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enpproperty-->